從占星看自我與原型(上)

同人過去曾經詮釋過占星學與心理學三我之間的關係,但之前的討論並沒有加入榮格集體無意識的觀點。前一陣子同人閱讀了許皓宜博士寫的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終於發現到心靈占星學中有關自我發展的完整觀點,茲以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的心得與體會。

以精神動力學的心理結構來看,我包含了三個層面。本我是本能的我,在遇到挑戰時會有兩種反應,一個是戰,另一個一逃。超我是理想或超越的我,則是展現人格的面具,累積我們從小認同自己的形象,而壓抑本能的我使之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及價值觀。自我是個體意識或決定的我,則是平衡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決定我的取捨。

超我是理想性的我,從小我們接受師長、社會的教誨,我們認知自己「應該」是要什麼樣的我,這個我也就是榮格所說的「人格面具」。我們把我所認同的我之形象累積在這個集體無意識當中,它是傳統社會規範下的我,構成個體的價值觀和信念。

本我則是生物的本能,接受環境刺激而有戰或逃的反應。由於環境壓力刺激本能多半是關乎生存的大事,人根本無睱等待頭腦思考而必須馬上因應威脅,自我需要有基本的行動準則判斷以加快反應的速度,這也就是我們從小接受父母師長教導我們的基本信念和價值觀。

榮格心理學提到人格面具是一種集體無意識,他是累積自我所認同的個人形象,代表在社會上個人身份認同所代表的文化意向。超我代表服從社會規範下超越自我的理想的我,正是對應到人格面具。以占星學的宮位結構來看,二宮代表的價值觀和信條,即自我判斷認為有用的事物,用來評價判斷一宮自我意識到的人事物。

自我無法意識到人格面具的存在,因為人格面具是無意識,自我只能透過投射外界的經驗而感受人格面具的存在。自我在社會中尋求自我所認同的文化精神,這也是價值觀的來源。例如東方文化重視人情和西方文化重視力量都會影響一個人處事的決定,但這些文化並不代表當事人是真的重情感或是有能力,重點在面具背後的我決定該如何做自己。二宮代表自我在展現行動前,他判斷什麼東西是重要的,以及他要遵循的遊戲規則。換句話說,這也就是自我的生存法則,讓自我可以安穩存活而不會感到威脅。

在西方的神秘學中,塔羅大秘儀中的「教皇」也可以用來詮釋人格面具,教皇原型象徵引領我們進入團體生活的入門儀式與精神導師,然而他不是開放的,它需要入門宣誓以服從權威者的精神指引,需要遵守戒律代表侷限和制約,這是因為自我必須經過啟蒙以確保不致走叉路而陷入危險之境。

在原型心理學當中,占星學二宮所對應的原型正是自我階段的天真者,天真者是活在理想世界的理想主義者,他崇尚安穩而不喜歡變化及不穩定,常會拒絕承認現實而相信權威者(也就是教皇所象徵的人物),表現自欺欺人的行為。天真者對顯然不可能的事物也極具信心,它相信一切權威,無論權威是否以天真者的利益為考量。我們內在的天真者,甚至會信任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天真者總想保護天真無邪的信任和樂觀,所以會拒絕接受失望。天真者拒絕相信父母、師長或愛人會有背叛的傾向,因此內在的天真者特質會使我們不斷墮入重複被虐的情況中。[ref]〈從天真者到孤兒:民主的理想與現實〉 from 《同人的生活派對》。[/ref]

同聖經故事之隱喻:亞當和夏娃在吃了象徵象徵知識和明辨善惡的果實之後,明辨是非善惡之後,就不能夠再留在伊甸園,人必須靠自己在世界中生存,並且創造生命的意義。伊甸園象徵一個安穩的世界,生活在那個世界中,人可以和自然界和平共處,因為我們與萬物達到一種和諧與平衡的狀態,然而當人擁有明辨是非善惡的知識以後,自然的平衡於是被超越了。此時,人所面臨的困境是不可能像過去一樣與自然界和平共處,人必須面對自己存在的課題。

於是當嬰兒還在襁褓時,爸爸媽媽提供他一個安穩的世界,讓他食衣無缺,不需要為生存問題而煩惱。幼兒沒有意識到生活會是問題,所以認知到的世界是理想化的;需要什麼就找爸媽,爸媽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而且不會遺棄小孩。但有些小孩從小就被爸媽遺棄,一般人雖然沒有被父母遺棄,但隨著逐漸成長,我們能夠分辨更多善惡觀念時,幼年時伊甸園的和諧再也不復存在了,小孩長大後不能再依賴大人幫他解決問題,必須學會獨立自主。然而,對從小經驗被大人遺棄的小孩來說,則會提早面對必須長大的課題。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占星, 占星觀念, 寫作, 心理, 心靈占星學, 生活感觸, 閱讀。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從占星看自我與原型(上)〉中有 1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從占星看自我與原型(下) « 同人的生活派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