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理盲又濫情?

早上在 News 98 聽到陳鳳馨評論吳德榮提前退休的新聞事件,她提到吳德榮說:「人們理盲又濫情,說也沒用」對此,她表示人們理盲又濫情她同意,但吳德榮自己何嘗不是理盲又濫情呢?然而,聽完陳鳳馨的評論反而讓人更困惑,或許同人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弄清楚到底是誰理盲又濫情。

陳鳳馨說許多媒體很奇怪,先前颱風災情嚴重就大肆批評氣象局預報不準,而今天氣象預報的第一把交椅要離開,又一直報導他的好話。這就是理盲又濫情,不像她在這次的莫拉克風災都是幫氣象局說好話,去年的卡玫基颱風,氣象預報不準到離譜本來就應該批評。

她還說這次有人說 CNN 比中央氣象局還要準是搞錯了,中央氣象局的預測比較接近實際的兩量,只是不懂得像 CNN 使用「Huge! Huge!」來表示超大豪雨。她說,把氣象預測的結果說得讓一般人都能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她都很想幫氣象局的人員上課。雖然把專業讓一般人能夠了解是很困難的,她不苛責氣象局,但如果能做到那不是更好嗎?

同人聽來聽去,實在搞不清楚說吳德榮理盲又濫情的道理在那裡?如果社會真的存在理盲又濫情的現象,吳德榮也只是對這樣的社會現象,選擇不再燃燒他的熱情奉獻生命,而是退休專心好好地過自己的生活,如果這樣是理盲又濫情的話,那麼要怎樣才不是理盲又濫情呢?

經過這一番思辨後,同人發現真正理盲又濫情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的名嘴們呀!從他們的口中,專業好像變得好簡單,只有他們懂得教別人怎麼做事,因為所謂的專家都不夠聰明,一旦不符合他們的價值判斷,就是「理盲又濫情」。這種不重視專業、自以為是的專業實在令人不敢領教!

同人看吳德榮提前退休的新聞,我認為問題不在於中央氣象局的預報有沒有疏失,而在社會上彌漫著一種碰到問題責怪做事的人的風氣。結果只會使得以後再也沒有人願意做事了。反正不做不錯,事情做好又沒有人會獎勵你,所以只要能夠不攬事在身上就不要多事。

這就好像專案失敗時,人們把責任推到執行專案的人身上的道理一樣,不做事的人反而有話說。但專案中最有價值的教訓與經驗,不會有人去關心。慢慢地想藉此磨鍊能力的人愈來愈少,因為做事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手下也只有奴才而沒有人才。

對名嘴的這種批評,Zulu 在河道上提到問題在於惡意的講假話都完全不用負責任。他並提到張大春的文章引用了王夫之的議論,已經點出「批評專業化」是批評虛假的根源。

看了張大春的文章,同人很慶辛為了小孩的成長,我們家沒有接電視。不過,對於廣播節目出現名嘴的這種「批評專業化」,恐怕只會加深我的反感而不去理會那些名嘴到底說什麼了吧!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專案團隊, 思考, 新聞, 生活感觸, 閱讀。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是誰理盲又濫情?〉中有 6 則留言

  1. Tiberlius表示:

    所以說,言官該死啊。
    這點套在監委上也是適用的

  2. jim yeh表示:

    不是言官該死,而是不尊重專業的問題。名嘴的問題,在於說話不用負責任,所以套在監委上應該不適用。但沒想到 10/14 的新聞讓我發現我錯了,我們社會面對專業的態度,真的很有問題。

  3. 網頁設計表示:

    名嘴是社會亂象的開始~~

    觀迎參觀我們的網頁設計網站設計喔^^

  4. 自動引用通知: 管理者如何面對專業受責難

  5. 雲水表示:

    我相信您對整件事情有很完整的看法,多加磨鍊自己文筆,能夠清楚表達就更好囉。

  6. jim yeh表示:

    雲水的意見很有趣。很多時候,網路上包括在我及友人的部落格、我的專欄文章,偶爾都會有人對我的文筆提出一些意見。

    有人說我的文筆太好,也有人說我的文筆太差。基本上,我認為批評文筆的好壞並不是問題,而是批評文筆讓人就可以不用針對文章的具體內容來討論。這不禁讓人懷疑,難道一定要出現某一種文筆水準,才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嗎?

    在這篇文章,我要表達的東西很簡單,我聽到以名嘴自居的廣播節目,對她所講得話深感疑惑,於是檢視她話中的邏輯,結果發現她自己其實在批評她自己。這樣就夠完整了,需要什麼長篇大論或是文巧修辭來大作文章呢?

    事實上,對氣象局專業的問題,本人已經在 ZDNet Taiwan 有一篇投稿文章-〈管理者如何面對專業受責難〉,清楚表達以專案管理角度來表達名嘴心態所犯的毛病。但如果這篇文章牽連到這些內容,在我來看,寫了長篇大論,也沒辦法讓讀者看到完整的觀點,因為沒有重點的文章,那不叫磨鍊文筆,而是不知表達文章重點,那可比文筆不好還要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