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性

長久以來,受到「理性主義」的影響,某些人總是要求他人凡事應該訴諸於「理性」,認定只有合乎邏輯的事物才是真實的,不應該去相信不能通過邏輯檢驗的事物。然而,事實上,理性本身是有限制的,真正的理性並不在於要求絕對全然的理性,而是要清楚理性本身的限制與適用範圍。

最近,有一位讀者對同人提出有關「獨立思考」的質疑,他懷疑並沒有獨立思考這回事,並提到了:

如果獨立思考不會只得到某種立場的答案,那麼你應該就不會有質疑立場同不同的問題?不是嗎?畢竟,思考沒有 sop、思考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沒辦法說:對不起,你沒有在獨立思考事情歐!…沒有標準答案(或許好 或許不好,獨立思考所得到的答案不會每個都相同),因為這都是獨立思考的結果。所以辯與不辯,答案都在那邊不曾改變,不是嗎?那麼是非在哪?這似乎有點矛盾?獨立思考也得不到是非?我們能這麼解讀嗎?如果得不到對錯,那麼獨立思考的意義何在?

同人並不想在這篇文章中來辯駁獨立思考的問題,因為在那篇文章的後續迴響中,Satans 已經簡明扼要的回應了。正如他所說的:「不是什麼立場對錯的問題,而是你的思考是你自己的或是別人的問題」,因此對於獨立思考,我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多說什麼。但與這位讀者的互動過程中,卻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當我們愈堅持某種理性,其實反而會讓我們離真正的理性愈來愈遠,於是產生了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

從這位讀者的留言中不難發現,他認為思考是必須可以用來解決爭議的,如果思考無法得到具體的結果,那麼就不具任何意義。可見得他的價值觀是強調效率的,因此會認為理性就是邏輯必須可以判斷事物的真偽或是非。

但同人對「思考是不是可以用來解決爭議」並不會那麼在乎,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與信念都不一樣,要強迫別人一定這樣想或不可以那麼想的行為是不理性的,因為所謂「合邏輯的邏輯」是無法證明的,那只是基於個人價值觀的認定,對他人不見得適用。我認為思考可以讓我們從差異中獲得一些啟發,讓我們從別人的觀點中去探求自己原來所未知的部份,以完善自己的見解並共享意義。

顯然同人和這位讀者的訴求重點並不一樣,他強調理性中的「真」,我則認為理性還必須兼顧「美」與「善」的部份。但因為他太堅持凡事必稱邏輯了,以致於無法接受我的觀點,因此,我只好表達對他想法的尊重,並且建議「各取所需」,希望能因此留下讓大家可以沉澱想法的空間,以表現出理性的態度。

什麼是理性的態度呢?很多人都知道運用邏輯來進行理性思考,永遠會受到在思考過程中所使用的假設來限制理性的程度,如果我們可以體認到理性是有侷限性的,那麼理性的態度,應該是可以透過對理性的批判,而使相互矛盾立場的觀點達到兼容並蓄的。如同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所提出的觀點[ref]維基百科編者 (2007). 卡爾·波普爾. Wikipedia, . Retrieved 05:02, 1月 16, 2008[/ref],真正的理性在於它可以接受批判,不迷信,不盲從的批判和探索是理性真正的精髓所在

同人記得在 funP 的討論區中,Motoalan 就曾與我就「該不該質疑論點背後的假設與信念」提出討論,他認為只要資料正確、邏輯正確時,論點是不該有質疑的空間的。同人當時點出前提有問題的結論,會讓我們失去反省的動機與能力,因此這樣的論點是有缺憾的、不完備的、在各種狀況下是沒有一致性的。最後,我還補充了一段尊重不同討論方式的看法:

每個人都會用他習慣的語言來表達看法,有人喜歡探討意義、有人喜歡討論感受、有人喜歡邏輯論斷。要求別人不能從思考背後動機來出發討論問題,這種意見我很懷疑他真的相信多元的社會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聲咅嗎?因為他只能接受和他一樣的表達方式,不然就是別人不夠理性,或許他的理性和別人所定義的是不同吧?

無獨有偶,Small 也在 funP 的討論區中與我針對該不該針對動機來批判提出看法,他認為討論盡量不要針對個人的動機來批判,他並舉出了一個例子來說明討論動機可能會造成問題,他說:

我有一次跟一個 ABC 在討論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的好壞。講了大半天,從拼法、字型到國際觀都出現了,不過這時他突然對我說:"ㄛ…我了解了,你是台灣人,難怪你會支持通用"…阿哩勒…!!這樣不就白講了嗎?!那我還討論兩者之間的好壞幹啥!

我當時告訴他,雙方溝通不同的架構不見得就不能從意義中去探討問題。不能溝通是願不願意尊重與暫緩成見的問題,而非不能從動機出發的問題,我說:

如果是我,我會問他,為什麼您會認為台灣人就一定要支持通用拼音?您願意讓我幫您了解台灣人用通用拼音的意義何在嗎?

從這兩次討論中,同人更體會到為了減少紛爭,刻意忽略想法的動機、前提或假設,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理性。因為這樣只是讓我們一直各說各話、個人想個人的,不會讓我們得到具創造力的思維,真正的理性是要能處理不理性的問題才能得到的,而非忽視或壓抑不理性的存在。這讓我想起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真正的理性其實是最深沉的感性,過度的冷漠其實是最可怕的激情。

- by 張良宏(1997),《Super EQ 完全認知

如果我們自認理性,但卻缺乏對生命的熱情與感動,那不是理性而是因為偏激所展現出來的冷漠。真正的理性其實是包括了非理性的層面的,人無法用邏輯去檢驗它,只有抱持謙卑的態度才能看得懂它所帶來的啟示,否則我們擁有再多的知識也只是個會叫鑼跟鈸而已[ref]保羅(公元51年),《哥林多前書》。[/ref]。

知識的傲慢不會產生智慧而只有偏見,而偏見常常來自於「我的執著」。因此,不應執著堅持自己的主張,而忽略了從未知中去探求真理。我可能錯,你可能對,通過努力,我們可以更接近於真理,這樣的態度才能獲得真正的理性。

但如何能在當下面對矛盾,不去執著於自己的所知所見呢?正如六祖惠能所說之「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我本來之面目」的道理,從認識自己開始做起,用謙卑的態度來面對知識,同時認清每一個人的理性都是有限制與不同的適用範圍。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所以我們應尊重不同立場的選擇,否則,堅持己見也只是自尋煩惱的執著,那並不是真正的理性呀。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真正的理性〉中有 4 則留言

  1. 撒旦表示:

    嗚嗚嗚,人家明明就叫Satans,為什麼少個s…

  2. jim yeh表示:

    呀~真不好意思,馬上補上。;Q

  3.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我們經常以為我贏了,可是卻輸了

  4.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尊重自主原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