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的代理問題

台灣經濟好不好,在網路上是個熱烈廣泛討論的議題。談論這議題的切入點,有從數據去切入的,一般人稱數據派,但也有從人民生活感受及其日常觀察來看的。

數據派認為就長期而言,台灣經濟成長遲緩是高成長之後統計學上必然的現象,趨勢在阿扁上台前早就形成。短期而言,台灣的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全球經濟上的影響,和誰執政無關。

但從人民生活感受及日常觀察,數據派的結論其實是很難令人信服的,誠如同人在〈獨立思考的能力〉中的看法:

台灣經濟到底有沒有變差,這是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觀察得到的事實,大家心知肚明,不需要運用巧妙的數據解讀來欺騙自己。雖然數據可以幫助解釋真實現象,然而,基於不同的假設、研究方法,解讀出來的結果也常常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而且有很多情況下,數據是無法完全解讀真實的現象的。

不過傑客在同人文章的迴響中回應,比感受是比不完的,因此他質疑我可以因此批評「數據只是欺騙人的操弄」嗎?同時,他提到要經濟進步,應該要先找出問題在那裡,並依此來嘲諷我的獨立思考只會抓到批評執政者是「執政者一天到晚跟人家比爛,然後一天到晚正事不做,卻在那裡浪費錢玩他的選舉」的問題。

同人認為傑克並沒有弄清楚我的觀點,我從來沒有說誰在操弄數據,我只說不同的假設,自然會產生出不同的數字解讀,使得相同的數據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審視自己是依據什麼基本假設來解讀數字,才不會陷入數字的迷惑當中。

當有人說台灣成長趨緩長期是因為統計的必然現象,短期是因為全球經濟的影響,所以和誰執政沒關係。但我們所觀察到的事實卻是國內政經情勢混亂、人民生活水準顯著地變差,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到的事實,而且顯然與台灣經濟有直接的關係,卻未見執政者面對問題而謀求改進。因此我們怎麼可能相信台灣的經濟問題和誰執政沒有關係,因為這個結論明顯地遺漏了一些重要的關鍵。

但無論如何,台灣經濟好不好或爛不爛,每個人看到的事實可能會不一樣,這其實也沒什麼好爭辯的。如果人民對經濟現況不滿意,自然會用手中的選票來告訴執政者,我們從剛舉行完的選舉我們可以知道,大多數人民其實並不滿意台灣的經濟現狀。

因此,相信大部分的人民都期望台灣經濟可以獲得改善。傑克說我們想要改善經濟,應該要先找出問題出在那,並質問同人是不是只會對執政者的批評來當成台灣經濟不好的問題。表面上,他的質問似乎很有其正當性,但深入去探究卻會發現到他忽略了找出經濟的問題是執政者的義務,而非人民。

人民把執政的權力委託給執政者,執政者必須用他的治國專業,讓經濟發展以謀求全體人民的福祉。所以台灣經濟的問題其實是代理問題,人民本來就該監督政府把經濟搞好,而不是把如何改善經濟的問題推到人民身上,然後用來嘲諷人民的思考有問題。

因此人民所關切的問題是執政者是否盡心盡力在為拼經濟而努力。用公司經營的觀念來看台灣經濟問題就可以更清楚,就像我們不可能把企業經營績效不佳的問題推給全體股東,要他們想辦法去思考如何改善企業獲利,這樣的思考邏輯是非常奇怪的想法。

依據代理問題的觀念來看,股東是委託者,而經營者是代理者。因此,如何改善經營績效是經營者的問題,經營者必須對股東負有課責性的義務。股東應當尊重經營者的專業能力,讓他發揮長才來為自己賺錢,但如果做不好,經營者就應該下台以示負責,而不是要讓股東自己想辦法解決。

同樣的道理,人民委託執政者發展經濟,根本無須費心政府要如何做到,他們只要關心執政者是否真的讓經濟發展,並使自己的生活獲得改善。經濟無法改善,當然就該換個有能力肯用心的人上台,這正是民主社會的「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重要觀念。

其實,之所以會產生代理問題,其實最主要是來自資訊不對稱、委託者與代理者的利益不相容。因此,代理者所揭露的資訊,委託者本來就應該要抱持存疑的態度,如果揭露的資訊可以百分之百相信,那也不會有企業被經營者掏空的問題了。

同理,只靠數據就可以相信台灣經濟沒有變差,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呀,因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是不可能可以用數據可以解決的,委託者與代理者之間永遠存在著如下圖的結構,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其實是很難消除的。

project-agency.png

只要利益不相容,數字就永遠不可信,聰明的投資人懂得對財務報表存疑,避開地雷股,那麼有智慧的人民呢?您要如何知道執政者到底有沒有改善經濟的能力與意願呢?只要觀察執政者的言行舉止,就知道他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了拼經濟的承諾了。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問題解決, 生活感觸, 管理, 系統思考。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台灣經濟的代理問題〉中有 21 則留言

  1. Crota表示:

    小股東們也許真的沒能力去提出比現在更好的經營方針,可是想把現任CEO換下來之前,總得找個更可靠的人選吧~~但是要怎麼確定新的人選能有更好的能力與直覺??這小股東們就不能卸責了吧!除非選擇賣調股票,換去當別公司的股東。

  2. carloschen表示:

    這邊也有一篇︰
    http://blog.richliu.com/2007/10/24/525/
    這話題讓我想起以前的一篇文︰
    http://blog.richliu.com/2007/05/17/485/
    經濟好不好的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從週遭環境長期觀察比較出來的結果,數據顯示漂亮,代表人人賺大錢?
    例如︰
    以大老闆的立場來講︰今年業績不錯,公司上下「平均每個人年終獎金可分100萬」。以基層員工立場來講︰今年年終獎金真差,「只領了不到一個月」。實際情形是︰全公司總共10人(包含大老闆),大老闆領了900萬,剩下100萬由底下9名員工依職位和績效去分,就是所謂的「平均每個人年終獎金可分100萬」。

  3. jim yeh表示:

    什麼人會是真正可靠呢?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同,總不能以自以為可靠的人選要其他人全盤接受吧!就像 2000 年,很多人以為阿扁很可靠,但事實上我們現在發現當初所謂的可靠其實是不可靠的。今天您以為的可靠您如何能保證將來不會歷史重演?

    這就是資訊不對稱會帶來的大量代理成本,我們必須監督代理者,但不管怎麼監督,我們還是很難確保代理者真的會為委託者盡心盡力。除非兩者的利益或目標是一致或相容的,但我們如何得知呢?

    只要觀察執政者的言行舉止,就知道他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了拼經濟的承諾了。

    答案很簡單,就靠人民自己去觀察後再做選擇了。

  4. jim yeh表示:

    誠如 carloschen 所說的,從不同層次的觀點會對資訊有不同的解讀,尤其是在缺乏細節資料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更是明顯。更何況資訊公司的財務報表要隱藏一些重要資訊是很容易的,而這些刻意的隱瞞卻會讓不明究理的小股東遭受到損失。

    所以損益表的 EPS 往往是不可信的,即使從帳面來看,公司有獲利。但如果在營業活動中卻沒有實質的現金流量進來,那更顯示了獲利的帳是虛的,所謂獲利只是一些無法創造公司價值的不良資產。事實卻很可能是,錢可能會被居心不良的經營者利用這種美化帳面的方式乾坤大挪移走了。

  5. 傑克表示:

    我所說的了解經濟的問題在哪其實很簡單,
    沒有嘲諷你或嘲諷人民的思考有問題的意思,
    (你這帽子扣的可大了)
    就如我在前一篇回文裡提的.
    全球股市大跌我們跟著跌,
    或國際油價上漲國內的物價當然也跟著上漲,
    只要不要是差距很大的比例,
    這樣子怪政府你覺得合理?

    你還是主觀的咬定”經濟不好”,
    唯一的證據是剛結束的選舉結果;
    你雖然說你從來沒有說誰在操弄數據,
    (其實我回應操弄數據的部分是針對另一位網友的意見)
    不過你說了那麼多”資訊不對等”,
    還講到企業財報隱藏資訊的問題,
    看來你還是不相信這些數據的真實性,
    “在不疑處有疑”,
    那也許是你的行事風格,
    不過希望你不要碰上了別的事就又有不同標準.

    針對選舉的部分比較兩次立委選舉:
    2004: 投票率 59.1%
    國 32.8% 親 13.9% 無 3.6% 新 0.1%
    民 35.7% 台 7.8%
    無黨籍及其他 6% (這一部分比較難算, 無黨籍像李敖, 張麗善都偏向國民黨, 我懶得把他們再細分)

    2008: 投票率 58.5%
    國 53.5%  親 0.3%  無 2.4%
    民 38.2%  台 0.95%
    無黨籍及其他 4.7% 

    2004和2008的區別是本來國親新的票現在都回到國民黨身上,
    台聯的票則有部分跑到民進黨有部分跑回國民黨;
    投票率跟總統大選比較低,
    你用這樣的結果舉證”大多數人民其實並不滿意台灣的經濟現狀”?

    你用投票結果推經濟好不好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
    萬一謝長廷選贏馬英九,
    難道你就承認經濟其實是好的?

    至於你說的人民需慎選執政者,
    我非常同意.
    不單是候選人的言行舉止,
    包括他周圍的人, 過去的政績, 都要一併考慮.
    大家手上的這一票是很珍貴的.

  6. jim yeh表示:

    樓上還是沒看懂我要表達的重點,建議您仔細看下面這一段話:

    無論如何,台灣經濟好不好或爛不爛,每個人看到的事實可能會不一樣,這其實也沒什麼好爭辯的。如果人民對經濟現況不滿意,自然會用手中的選票來告訴執政者,我們從剛舉行完的選舉我們可以知道,大多數人民其實並不滿意台灣的經濟現狀

    所以選舉結果如何,並非意味著經濟好不好,而是與人民認為新的領導人可否改善經濟有關。

    你用這樣的結果舉證”大多數人民其實並不滿意台灣的經濟現狀”?

    就算泛藍的票數只比泛綠的票數多一張,我的結論仍然正確。因為這是簡單的數學或統計問題,而不是討論票數成長率的問題。這突顯了選民結構本來就是藍大於綠,而且綠的族群操作讓人民反感的必然結果。

  7. 傑克表示:

    我把你的解釋翻譯一下好了:
    立委選舉出來投票的人(藍大於綠的基本盤)並不滿意台灣的經濟現狀, 這些藍的基本盤就是主觀的認為經濟不好, 客觀數據跟感受不一致就是不值得相信的.
    你當然爲這些泛藍基本盤的”主觀感覺”找了一個藉口:”綠的族群操作”,
    (綠的再怎麼族群操作,
    可沒提過相當於中央政府一年總預算的眷村改建條例)
    我則彷彿又看到一次陳水扁在第二次台北市長選舉落選的前因後果.

    所以你拿來反駁客觀數據的就是”大多數人覺得經濟不好”
    而這”大多數人”的base不是台灣全體老百姓,
    指的就是”藍大於綠的基本盤”!
    好客觀呀!
    你用紫微斗數算出台灣經濟不好還比較能說服人!

  8. jim yeh表示:

    樓上的翻譯只是屈解我的意思,拿一些有相關性,但卻沒有直接因果關係的事實來亂湊。就好像說冰店的生意好會讓很多人游泳淹死一樣可笑。

    我反駁數據的基礎是代理問題,而選舉結果只是用來表達大多數人民的觀感,這是兩回事,不應該混為一談。

    另外,我不算紫斗的,但我每年都會用占星年盤來分析台灣國運,看來台端總是沒搞清楚事情就愛亂下評論。

  9. 傑克表示:

    你說”泛藍的票數只比泛綠的票數多一張,我的結論仍然正確.”
    不管你講的是選總統選立委,
    這多一張的票除了表示”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分野,
    這些投票的人可能是因為經濟問題, 候選人能力操守, 甚至統獨議題,有沒有拿到”小朋友”,甚至你說的有沒有”撕裂族群”…做的決定.
    你把他全歸於經濟,
    我不能認同.

    我的翻譯語氣不佳,
    不過意思就是說,
    拿藍綠基本盤對經濟的觀感來做指標並不公平.
    這樣有沒有曲解你的意思?

    倒是你把我所說的”人民應了解經濟問題的所在”,
    直接擴大為”把經濟問題推給人民”,
    還回了一篇文,
    我真是要感謝你的厚愛.

    至於你是算占星還是紫微,
    我讀過你占星的文章了,
    以我對占星有限的了解覺得很有趣.
    所以我提到了命理.
    不過我回文的原意就是要寫”紫微”.
    我酸到耍冷了,
    真尷尬.

  10. jim yeh表示:

    無論如何,台灣經濟好不好或爛不爛,每個人看到的事實可能會不一樣,這其實也沒什麼好爭辯的。如果人民對經濟現況不滿意,自然會用手中的選票來告訴執政者,我們從剛舉行完的選舉我們可以知道,大多數人民其實並不滿意台灣的經濟現狀。

    樓上請仔細看這段話,你就可以知道您如何曲解他人的意思了。經濟本來就是討論社會現象,你所說的那些議題當然會影響經濟,這是人們所關心的切身問題,這是可以切割說與經濟無關嗎?

    我根本不想拿人民觀感來做為衡量經濟指標,也不用如此做。人民只會認為做不好就該下台,責任政治才會讓人民的利益與執政者利益放在一起,否則執政者永遠會利用資訊不對稱來為自己找藉口。

    最後,我只想說,如果你還是要曲解我的意思,那就請君自便吧,恕不奉陪。

  11. 傑克表示:

    新年快樂!

    我有沒有曲解您的意思,
    你可以看清楚我的回文,
    我不否定你的個人感受,
    我只指出你要立委選舉結果來總括經濟問題,
    你要無視每個人的出身, 經歷, 價值觀, 對統獨的期許, 有沒有拿小朋友…..對投票行為的影響,
    直接說這都是經濟問題.
    合不合理就由人判斷吧!

    你說責任政治當然很理想,
    也很漂亮,
    我也很贊成,
    不過在台灣連委員會出席率零的立委, 涉貪污案的市長都有人推薦也高票當選了,
    你能怎樣?

    事實是統獨藍綠還是影響著許多選民的投票行為,
    也許也影響著我們的討論,
    從這個角度看,
    數據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12. jim yeh表示:

    尊重您的看法,不過仍然要強調我說的不是只憑我個人感受,這文章的核心理論依據就是代理問題。責任政治不是理想,而是必然的演化結果,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人是理性的,因此民主制度下的投票行為也會慢慢趨於理性。我承認選民意識型態得確會影響選舉結果,但當選民愈來愈理性時,統獨藍綠就愈來愈不是決定因素了,而是到底誰才是可以真正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多數的人民會觀其行而非單單聽其言,這也是我這篇文章結尾所提到的重點。

  13. 傑克表示:

    你說的這些部分我非常同意, 但比較不那麼樂觀.
    我常提醒自己要理性客觀地面對公共事務之事, 不理性, 狂熱的支持就留給我喜歡的棒球隊, 共勉之!

  14. jim yeh表示:

    謝謝傑克對討論的參與,雖然剛開始有一些誤會,但這也提供了可以讓我們深入對話的機會,而非因立場互異而流於意氣之爭。這有賴於彼此的相互尊重與聆聽的理性行為,與君互動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讓意見彼此溝通與分享可以更有品質,這樣的感覺真的還不錯。 😛

  15.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我看「人民感受的問題」

  16. 阿森表示:

    想介紹二位看一篇短文,裏面分析的是政治傾向對自己感受的影響。

    <地圖會說話>人民感受的問題
    http://blog.pixnet.net/Richter/category/36124

    政府應該照顧人民感受,可是很顯然地台灣現在要這樣做,由於媒體的自由,比以前困難許多。

    整部總體經濟史,幾乎就是與通貨膨脹的對抗。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央行總裁只做一件事:抑制過度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相加甚至成為經濟指標(痛苦指數:多麼尊重感受的字眼)。

    在經國先生時代,通貨膨脹率每年平均為10%以上,遠超過扁政府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相加(約為6%),可是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人想起來或許認為雖然戒嚴,但「經濟不錯」的錯覺(的確是錯覺)卻普遍存在。

    何解?

    因為當時媒體並不像現在這樣自由。

    雖然沒做過統計,但我相信白曉燕案見報的當天,一定有很多台灣人「感受」治安變差了,儘管他身邊沒出現過這樣大的例子,腦子會自動和週遭的小事連結(比如:對厚,上次大姨媽的女兒,去擠週年慶的時候,也被扒錢)。

    但治安變差,有可能是一夕之間發生的嗎?甚至講得比較極端一點,白曉燕案尚未見報時,搞不好很多人「感受」大不相同呢!

    社會科學之所以要有定量,或定性(而非感性)的描述,就是因為「感受」之不可信。

    民主自由社會,每個人當然有感受的權利,有不爽的權利,我只是提出做個參考。

  17. jim yeh表示:

    樓上可能沒注意,您提的文章我已有評論過了,請見 15 樓的 pingback,那篇文章觀點我認為有瑕疵,且站在研究方法的角度來看,有一些問題,而我也提出改善的建議,請您參考。

  18. 阿森表示:

    原來大大有看過這篇文章,真好。

    但問題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官方所提供資訊的正確與否。
    非官方一樣有提供資訊。現在資訊已不僅來自一端。

    而是個人對訊息的解讀。這的確是認同的問題。

    因為從被動的接受者來說,資訊的正確與否並非重點,重點是選擇相信那一方的資訊。

    ***************************************************************
    當人民發現政府貪腐的事實後,官方所提供的經濟統計數據已變得不值得相信了。
    ***************************************************************
    這點你對民眾心態的分析我認同,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政府有貪污行為,所以認為政府的所有資訊都是錯誤的。但這裏認同一樣發生影響。如果政治傾向偏執政黨的,會比較容易原諒它,而相信「它也有對的時候」。如果傾向在野黨,那自然傾向不相信。我相信這點你該不會否認。

    至於我說媒體的影響,您似乎未做回應,這裏也有一個可以和上述我們談到的情況類比的:

    瀝青鴨事件和周政保事件後,立場偏藍觀眾一樣傾向於相信TVBS,而立場偏綠者則否。

  19. 阿森表示:

    還有,如果以上我引用您的那一句,您不是在描述有既定立場的其他人,而是在作您所認為的正確陳述的話,那有兩點偏誤:

    1. 通常「確鑿」的事實是永遠不可能的,即使您是當事人,因為立場之不同,宛如羅生門。
    2. 政府之貪污,即代表經濟數據之不可信,是一種可笑的說法。國民黨時代的貪污新聞,並沒有讓人不相信當時的經濟數據。馬英九的貪污被起訴,也並未妨礙他宣傳內科的產值超過竹中南三科總和,並當選總統。

    提供您作參考。

  20. jim yeh表示:

    說實在的,這樣的話題我其實很不想回應。每當我提出我的觀點時,總會有人不針對我提出來的論點來做討論,卻拿一些不相關的事情來把問題複雜化,這種辯論其實對我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

    事實上,該篇主題我的觀點很清楚,2004 年與 2008 年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不能用 2004 年來推論 2008 年的情形,刻意忽略這樣的情形是明顯地以偏概全。再來以研究方法的專業來看,要說有「影響」不是簡單的迴歸分析就能說得過去的,我想這一點連該文作者都了解他的結論是擴大解讀了,請參考我和他的討論就可以發現這個事實。

  21.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結構性無做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