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每到農曆春節,同人總是會看到聖嚴師父提出一句祝詞來向大家慶賀,平均每兩年會換一句新的祝詞。從我在中山樓參與第九屆的佛化婚禮的「福慧平安」年開始、到前兩年的「和喜自在」年,我都覺得這些祝詞意義非凡。特別在今年,當我在公車上看到「好願在人間」的短片時,心底更是興起了無比的感動。
同人清楚這種感動並不是來自於「法鼓山」的號召力,而是有感於聖嚴師父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的關懷。他在短片中說到:「心願小,但力量大」只要人間充滿了好願,那麼人們就會實現好事,讓世界變得更好,當然也就會讓我們的運氣好轉了,這正是「許好願,做好事,轉好運」的觀念。
「好願在人間」當然必須從自身開始做起,讓我們以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方式,來促使我們身處的環境產生由內而外的變化。然而,當我們的心情受到環境影響時,我們將會難以抱著積極正面思維來看待任何的人、事、物,當然更不用說可以做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了。
因此,為了化解這種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有些人會認為:「如果他人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好了!」並且想盡辦法要他人改變他們的信念與行為。例如他們會批評與自己不同價值觀的人,認為這世界的問題都是某種人沒有按照某一種「道德標準」去行事,只要讓這些人改變,或是不在生活中受這些人的影響,才能讓他們維持積極正面的處事態度,於是他們常會希望別人能夠按照他們的心意來改變。
然而在現代,這種願望卻是幾乎難以實現的。或許在過去,極權主義還可以令人民把獨裁者的道德標準奉為圭臬,然而在強調多元價值的民主社會中,我們所能改變的人有自己。如果想要強迫他人改變,排擠與打壓價值觀差異的人,只會令人陷入黑暗漩渦當中,讓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衝突與對立、並且容易讓人陷入不斷惡性競爭的世界當中。
因此同人認為,許願的目的並不在於改變他人,而在於堅定自己的信念。當我們不再希望改變他人,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將會以創造性的積極正向思維來取代競爭性的思維,才會創造出一個更美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會期許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用善念許好願、為利益眾生來做好事、將會為未來轉好運。
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就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對自己具有足夠的信心的人,其實並不需要貶抑他人所不同的價值觀,而是會堅定自己的信念,依據個人存在的特點來創造與展現自我,體驗到「本來面目」。
圖片來源: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六祖惠能大師曰:「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你本來之面目」善惡是無法執著的,重點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如實地面對自己,進而從思想、言談及舉止中來讓生命更為完整。生命的完整並非執著於絕對的善惡的堅持,而是在當下對本我與非我的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善與惡都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並不需要抗拒,而是要感謝它們讓我們體驗這一切。
當我們懂得對宇宙傳送這種感謝的意念時,將會加強我們的信心,為願望的實現產生無比的力量,這就是聖嚴師父說的,小小的心願卻能產生大力量。這種觀念正是《失落的致富經典》這本書所提到的:
懂得感謝的人永遠都注意著最好的事物,因此會變得更好;這樣的人將能獲得最好的形體與性格,且將能得到最好的一切。
另外,信心也是來自於感謝。懂得感謝的人會不斷期望好事發生,而這期望將會成為信心。當感謝力量的「反作用力」作用於人心之上時,就產生了信心,而此後心中所傳出所有感謝想法都會更強化信心。
許願的力量來自於信心,我們相信什麼,我們就會感應到相對的情境來讓自己體驗。如果我們用競爭或對抗的態度來對待外在環境時,我們將會體驗到一個充滿堅持對立與充滿競爭的世界;而相反地,在當我們懂得對任何事情心存感謝時,開始用接受的態度來面對世界時,我們才會體驗到一個順從我們心意的世界,它允許我們以創造新事物可能性來取代一成不變的確定性。
因此,感謝會強化我們的信心,讓我們不因懷疑與恐懼來動搖自己的心志。挫折與失敗其實是上天包裝好的祝福,讓我們清楚地正視自己,然後可以勇敢地決定自己是誰,由思言行來展現出自己的完整性。在黑暗中,我們更應該讓自己發光發熱,而不是高聲對黑暗咒罵,或向它揮舞我們的拳頭。因為它讓我們更明白我們對信念有多麼堅定,應該向它表達我們的感謝與祝福呀。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我讀《失落的致富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