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見之後的間隔

上週日在總統大選結束之後,看到網友在臉書表達對 HTC 的意見,從她的觀點中讓我注意到歧見之後的間隔。我們總是習慣面對反對意見奮力抵抗,卻經常忽略了力量不在我們對反對意見的干擾行為,這樣只是給予對方力量讓我們聲嘶力竭;其實力量來自於歧見之後的間隔,它是歧見帶給我們最有價值的禮物,只是我們經常錯過它。

網友 EL 小姐在臉書上說賈伯斯不會對台灣的選舉表達意見,她真懷念蘋果執行長,她說 HTC 是中國品牌,這是王雪紅自己說的。她的看法引起了另一位網友 LU 君的不同意見,他說王雪紅和朋友的中國概念並不一樣,王雪紅和所有台灣人有相同的權利,沒有人可以否定她是台灣人的事實。

對 LU 君的質疑,EL 小姐提到賽斯說「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個人真正地溝通過」,並且希望他能好好的想一想。從政治意識談到新時代的身心靈觀點,同人覺得 EL 小姐指出的問題很有趣。確實人與人之間不能溝通和個體之間的差異有絕對的關係,但我認為 EL 小姐所說的歧異並非本質而是表相,它是讓我們尋求整體一致性的必要開始。

為什麼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個人真正地溝通過?賽斯也說過,話語最大的力量,並不在話語的本身,而在於話語之間的標點和停頓,它們蘊涵了說話者的很多情感,因而能夠產生強而有力的能量。我想這正是人們沒辦法透過溝通來分享意義,也就是讓彼此能夠進行「對話」來幫助思考的原因;這讓人沒有想到要在歧見之後停下來思考雙方其實是代表更大脈絡整體的一部分,只從片斷的差異性來分離彼此,否則他就可以尊重對方。在意於雙方的差異性,讓我們的信念只能創造彼此無法溝通的實相。

Mark Wu 對同人的上述觀點提出了他的想法,他說也許應該思考兩者間的不同。他提到了下面的觀點:

我想到朝倉啟太中解釋同理心的一段話,透過對話來了解雙方的不同點,就是因為體會到「對方與自己不一樣」,所以更尊重對方。

我是很喜歡這樣解釋的。因為再怎麼一致,只要有 1% 的不同,其實都很難去思考 99% 的相同 … 因為眼中只有「自己的不同」。那還不如更去正視雙方的不同 …

Mark Wu 認為對話不是尋求一致,而是積極地在不同中尋求解決。但實際上不同個體間的差異不見得能夠被解決(Resolved),卻需要去面對(Confrontation)由差異所造成的對立現象。當雙方出現的歧異太大,很多時候是不可能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更不可能要某一方去屈就於另一方的道理去做。因此如果彼此的溝通不能求同存異,那麼就不可能尊重對方的差異,也就沒有可以對話的立基點。

同人認為 Mark Wu 提到透過對話來了解雙方的不同點,就是因為體會到「對方與自己不一樣」,所以更尊重對方。這句話並不是不正確,而是在要在溝通過程中完全做到根本相當困難。想想看,如果我們確認自己絕對沒有錯,那麼對方一定有錯,而且還不知道自己錯誤真是錯得相當離譜。你真的能夠尊重這種執迷不悟的人嗎?這時候我們嘴巴說尊重或包容,其實只是宣稱自己比對方高尚的歧視,對方必然感受不到絲毫的尊重而讓彼此對立更加劇烈。分別心的執念擴大了非我族類的歧異,但其實這一切可能只是因為自我的迷惑。

對與錯和是與非,往往是一體兩面,關鍵在一體,但人多半習慣在兩面的執念。其實這個執念往往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讓我們無法跳脫思想讓雙方共同創造整體的一致性。所以賽斯說「話語的力量不在話語本身,而在話語的間隔」,在歧見之後,如果在間隔之中我們只有抽取他人的片斷意義、以記憶取代思考、以確定性拒絕可能性、以及強迫他人以自己的觀點來看事情,那麼雙方就只能各說各話。除非我們改變另一種不一樣的溝通行為,歧見便是雙方得以共同思考的起點,以創造出更大的可能性,來達到「對話」的目的-共享意義。

近年來台灣因為政治因素的影響,使得社會上的歧見很難相互對話,這是令人憂心的事情。同人很喜歡《深度匯談》提及的對話的一致性原則及尊重行為的觀點,這本書提到下列幾個相關的內容:

  1. 在我們不願意接受他人的看法時,表示我們對該項看法沒有產生任何的關聯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會忽略別人的看法其實擁有一致性的意義,而我們只是一味地拒絕接受,認為他們就是不對的。我們如果真的這樣做,一定會忽略別人思想與經驗的正當來源,而這些思想與經驗都是我們加以探求就可以理解的。假如我們拒絕瞭解他人的看法和經驗,就是堅持在自己和他人之間製造分裂的狀況。
  2. 對話的基礎就是,認知到這世界為無法分割的主體,而問題就在於我們沒有清楚瞭解這個事實。世界已經是完整不可分割了,而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以各種方法來洞悉這個事實。
  3. 「尊重」這個動作的核心精神,是將他人視為「正當的」個體,即使我們不喜歡他做的事、說得話或思考方式,但我們仍然無法否定他們是「正當」生命體的事實。

看完上面這些有關一致性原則和尊重行為的內容,再看看台灣在總統大選後的社會氛圍,不知你看到了什麼?同人認為他人的歧見絕對不是整個社會無法理性對話的原因,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尊重差異,在歧見之後的間隔中思考彼此的一致性觀點,以促進提昇整體社會的進展。因為偏好不同而否定其他人的正當性是沒有用的,因為世界是不能分割的整體,分離意識只會造就自我與現實矛盾的衝突。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問題解決, 思考, 新時代, 溝通, 生活感觸, 衝突。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