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政策需要迂迴的力量

最近,馬英九總統因為推動油電雙漲政策,弄得民怨四起,直到前幾天,才突然政策轉向,電價由原來的一次漲足,改變成三階段的緩漲。然而,多數的民眾,似乎對這個政策改變的決定仍然有很多的不滿,特別是已經影響到民生物價的平穩。

顯然,馬總統在這次油電雙漲的政策推行犯了明顯的錯誤,但同人認為他的錯誤絕對不是掀開台電無力負擔長期虧損的蓋子、也不是沒有體察民苦的鐵石心腸,責怪人民不能共體時艱與節約能源;而是太高估了自己的權力和能力,小看政策推行的複雜性和影響效應,忽略了推行政策需要迂迴的力量。


看到執政當局在油價和電價雙漲所犯的錯誤,同人想到去年閱讀的《迂迴的力量》提到的觀點。我們經常需要利用迂迴來因應變局,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其一是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是受到限制的,經常不能隨自己心意來掌控局面、而在另一方面則是我們不可能得到完整資訊,而需要取捨及折衷可用的選擇方案。

權力範圍受限

在行動受限方面,這本書指出美國海軍上將史托克戴爾在越戰中被越共俘虜,他熬過酷刑的折磨而終於被釋放。《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訪談過史托克戴爾上將,他發現了「史托克戴爾弔詭」存在兩種觀念的對立卻能讓戴爾上將安然脫困;也就是堅持熬過困境的決心,和面對現實殘酷並接受生命很多事無法掌控。

史托克戴爾上將發現熬不過困境的多半是樂觀者,在一次次的希望破滅後放棄求生的意志而死去。他知道必須保持活下來目的的信心並努力,認清自己沒有行動和選擇的自由,擬定生存計劃將是有害無益。《迂迴的力量》提到從倖存者經驗的教訓表示,即使不知未來狀況,或無法掌控目前行動,也應該認清達成高層次目的的可能性。

相對於囚犯而言,美國總統則是更有權力的人。書中以經歷越戰前後兩任總統詹森和尼克森為例,說明即使是擁有權勢的美國總統其權力範圍也是受到限制的。這兩位總統昧於現實,當推動計劃受到阻礙時,沒有調適他們的計劃以致招致失敗的命運。他們高估權力,認為自己可以掌控環境,而無法察覺行動受環境限制;一心想完成目標和行動,即使危害到高層次目的的促成仍然固執己見,拒絕承認追求的狀態無法達成,即使周遭的人都已經認清事實。

另一位美國總統的成功倒是在書中得到推崇,它提到富蘭克林羅斯福在面對美國和德日等國軍事強權對抗時,另一方面需要對商業和市場意識型態妥協以讓資本主義倖存。以「膽識與毅力的實驗」來實現他的高層次目的,他說:「選一種方法去試,如果失敗了就坦白承認,換個方法再試一次。」當他面臨自己和傑出顧問都無法預料或掌控的局面時,不是用直截了當的做法來追求目標的達成,而是臨機應變和切合實際的做法來達成目的。

從台灣這次油電雙漲的政策造成民怨的反彈聲浪來看,馬總統確實是如兩美國總統尼克森和詹森所犯的錯誤;高估自己權力而昧於在現實上自己權力受限的事實。一開始他對油電價雙漲採直截了當的策略,決心達到電價漲價一次到位的目標,卻沒有想到反對的聲音如此強烈,即使對媒體宣稱戴上所謂的「鋼盔」仍然不能平息來自各方的砲火,還好在警覺政治事件的危機之後,能夠立刻政策急轉彎,改為三階段緩漲的政策來降低油電雙漲對人民與經濟的衝擊。

然而,物價已經受到電價漲價的預期心理而受到影響,再加上台電營運、人事及不合理的合約等問題浮上枱面而造成民眾的不滿。如果剛開始就能考慮這些因素,而以緩和漲價負面效應、並加強台電營運效率及人事方面的改革的話,推行政策的阻力必然能夠減少許多。至少在溝通上能讓民眾更加體會到共體時艱的需要,來支持節約能源行動以利台灣的永續發展;不顧油電雙漲的反對聲音,反而會讓人感到權力傲慢而使必要的政策遭致失敗的命運,唯有運用迂迴的力量才是讓政策最容易成功的辦法。

認清所知有限

除了行動受限之外,《迂迴的力量》提到我們不可能得到全部資訊,需要從少數的辦法中取捨與折衷可用方案,也是在這次油電雙漲政策可以看到善用迂迴的力量之觀點。這本書提到「刺蝟和狐狸」的差別,這兩種角色的隱喻是來自於古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一句話:「狐狸知道很多事,但是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書上說狐狸的動作迅速又令人出其不意,其判斷素質表現較好,明白自己所知有限;而刺蝟的動作緩慢又直接,其在大眾好評上較得人心,因為人們都喜歡從刺蝟型人士的口中得到問題的答案。

書上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專家並不擅長預測未來,但聲稱能預測未來的刺蝟型人士,總是比自知無法預測未來的狐狸型人士更要受到群眾歡迎,只是他們無法從刺蝟型人士的預測中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當我們從精英人士身上看到相同的簡化與模仿,例如思想大師認為自己可以重新改善大企業、理論家透過同樣的觀點看待所有政治事件、遠見之士誇大其辭保護某些技術趨勢或地緣政治趨勢,這些精英人士的表現都缺乏了解本身環境複雜度所需要的想像力。刺蝟和狐狸不同,他們在遇到問題前就在腦海中想出答案,之後就為落實答案而努力。

刺蝟和狐狸做事情偏好不同的策略,前者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後者則是傾向設法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刺蝟型人士明知不可能還義無反顧地去做通常比提高成功可能性更能樹立好名聲;而狐狸型人士則是知道不管在事件發生前或是發生以後,成效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絕不可能顯而易見,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讓決定奏效,而不是為名聲而譁眾取寵,也就是成為馬基維利所說的效能決策者。狐狸型人士知道自身知識有限,他會認清對世界了解有限才做決定;以所使用模型、敍述和證據來源中折衷取捨做決定。

比較直截了當和迂迴做法在受限不知道選擇方案可能為何的情境下,這本書表示直截了當的做法通常不知道所知有限,也就是可能對狀況有所了解,但知道的卻很有限;而迂迴的做法則是在行動上果決,但在想法上卻有所取捨。

書上舉了巴菲特和索羅斯為例說明採用迂迴做法的成功,巴菲特設法將注意力局限在他認為有辦法解決的少數問題上,讓他的生活沒有太多意外、索羅斯則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他說:「我最突出的預測特質就是,我老是預測不會實現的事」;政治人物和企業人士很少有人有像這兩位成功人士有這種選擇的自由。然而,他們長久以來持續不墜的成功,並非曇花一現,他們承認無知和錯誤,但基本上他們並不是謙虛的人,會為成功驕傲,而且沒有閉口不談豐功偉業。

同人再一次地從《迂迴的力量》的觀點回到對台灣這次油電雙漲政策的觀察,我看到有一些媒體名嘴批評馬總統是權力的傲慢不能體察民情的鐵石心腸,但我覺得這種評論是會讓人落入「巧妙的壞人故事」的情緒之中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只能讓人發洩情緒而不能讓人們有理性的對話及思辨空間。同人懷疑馬總統明知道人民生活的痛苦,還要讓大家承受漲價造成對生活的雪上加霜;同人認為電價一次漲足的政策失誤是執政當局錯估人民對漲價效應的感受,以致於在推行政策的過程沒有有效地向社會與人民溝通。

人們認為馬政府訴求節約能源並要求民眾共體時艱的宣導展現執政者的冷漠,其實正是刺蝟型人士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困境。也許馬總統身邊的官員、幕僚與學者專家,他們只知道關於合理電價的專業,而不暸解人們對漲價效應感受的問題,於是他們表達客觀的數字對於人民是冰冷的,根本不能讓人瞭解電價需要調漲的必然性。

當然,要求專家們從習慣當刺蝟而變成狐狸,這是困難而昧於現實的。我們每天可以從各種的評論中看到會說話的人批評做事的人,但那些批評者除了事後諸葛顯示自己無所不知之外,好像也沒看到他們什麼時候實際做出如他們口中的先見之明一樣。在〈管理者如何面對專業受責難〉這篇文章中,同人就曾經表達過對這種「不專業的偏見」的不以為然,因為它會磨耗真正想做事的人的熱情。批評者不專業的偏見並不如他們口中所說的無所不知,以為假如是他們當家就能夠解決問題,實際上卻是無知的自以為是,以為人們應該把他們的後見之明當成先知。

一些批評油電雙漲的政治人物或是媒體名嘴,他們並沒有表現出狐狸型人士的自知所知有限,而是要表現出如刺蝟型人士知道問題的唯一答案,只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答案是不是真的有用處。當然,人們真的想聽的其實不是要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聽起來讓人可以接受的一些說辭。特別是一些與人格特質有關或是暗示執政者無能的批評,在言論市場是最受歡迎的說法,人們通常不會在乎它們是否為事實,只要能夠符合大多數人主觀意識的刻板印象,就會是大受歡迎的說法。

執政者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最有智慧的做法當然是需要迂迴的力量來推行政策。很多事是形勢比人強,迂迴是必要的,執政者應該承認並接受自己對事情的所知有限,以敏捷快速的行動來讓想法能有所取捨,成為心胸開放的狐狸,而不是固執己見的刺蝟,這樣對政策推行成功的阻礙將會大大的降低。

挫折是成功的契機

在真實世界迂迴是無所不在的,尤其是對於複雜問題更是如此。就像《迂迴的力量》這本書提到我們從日常生活觀察到的,快樂的途徑是最快樂的人並不追求快樂、競利的弔詭則是最賺錢的公司並不唯利是圖、交易的藝術是最富有的人並不唯利是圖。這些現象如同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的曲折反而是捷徑,它們都顯示在現實世界很多事情上面,真正的捷徑都不會出現在直截了當的做法上,反而迂迴的方法能更有效率地達到目的。

從《迂迴的力量》所提供理解問題的分析模式,我們可以從高層次目的、中間狀態與目標、以及基本行動這三種層面,來理解直截了當做法和迂迴做法兩者的不同。高層次目的是實現至善的願景,它可以是個人潛力發揮、自我實現、促進良善社會、及創造優良企業有關。雖然它通常比較抽象,但並非無法證明目的無法達成,它代表個體的蓬勃發展。

中間狀態和目標是指達到狀態和成就,它通常是具體而可以客觀衡量的目標,例如名利和幸福,指財富、家庭生活的滿意、以及獲利等,它代表人在達到某種狀態和成就的心境。基本行動則是和短暫的感覺有關,喜悅、效率、獎勵都是和基本行動有關的字詞,它可以是接下新工作、跟某人的小孩玩耍、引進新產品、或是減少工作團隊規模等行為,它代表愉快的心情。

直截了當的做法是將高層次目的細分為目標和行動,只要對問題的目的、可能性、互動有充分的理解,就無須擔心要向基層工作者解釋崇高目的。這種做法區分目的和手段,但在現實生活中,目的和手段通常很難清楚界定。我們常會發現達成崇高目的所需的目標和行動,本來就是目的。

從迂迴的觀點來看,政策推行者總是不可能全盤掌握複雜問題之後,再按表操課來照章行事。目標並非全然不變的,它只是為了讓我們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是過程而非最後的結果。政策執行者應從有限的已知中,折衷取捨適當的可行行動方案,再依照成果來調整計劃及後續行動。過程中必須先讓全民瞭解未來發展方向的願景,並依據現況與未來願景差距訂立具體計劃,然後以敏捷的行動來讓想法能夠有所的取捨。其實挫折的經驗不過是成長的必經過程,尤其對於政策推行者而言,擁有開放的心胸,保持空間與彈性正是未來成功的契機呀。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問題解決, 學習, 寫作, 思考, 新聞, 溝通, 生活感觸, 閱讀, 領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推行政策需要迂迴的力量〉中有 3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誰是政策的當責者? « 同人的生活派對

  2. 自動引用通知: 我看「算計」與「計算」的弔詭 « 同人的生活派對

  3. 自動引用通知: 一次到位是什麼? « 同人的生活派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