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喜愛思考、閱讀、探求真理以滋長心靈,以本網誌記錄生活體驗上的所思所言。 2025 年 4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網誌資訊
文章彙整
- 2023 年 3 月 (5)
- 2023 年 2 月 (3)
- 2020 年 8 月 (1)
- 2020 年 7 月 (2)
- 2020 年 6 月 (4)
- 2020 年 5 月 (6)
- 2020 年 4 月 (2)
- 2020 年 3 月 (1)
- 2017 年 11 月 (2)
- 2017 年 7 月 (3)
- 2017 年 5 月 (2)
- 2017 年 1 月 (6)
- 2016 年 11 月 (1)
- 2016 年 2 月 (2)
- 2016 年 1 月 (1)
- 2015 年 12 月 (2)
- 2015 年 11 月 (6)
- 2015 年 10 月 (8)
- 2015 年 9 月 (6)
- 2015 年 8 月 (4)
- 2015 年 7 月 (9)
- 2015 年 6 月 (1)
- 2015 年 5 月 (1)
- 2015 年 4 月 (1)
- 2015 年 3 月 (2)
- 2015 年 2 月 (3)
- 2015 年 1 月 (1)
- 2014 年 9 月 (1)
- 2014 年 6 月 (1)
- 2014 年 5 月 (1)
- 2014 年 4 月 (1)
- 2014 年 3 月 (1)
- 2014 年 1 月 (3)
- 2013 年 12 月 (1)
- 2013 年 10 月 (1)
- 2013 年 9 月 (2)
- 2013 年 8 月 (1)
- 2013 年 4 月 (2)
- 2013 年 3 月 (1)
- 2013 年 2 月 (2)
- 2013 年 1 月 (1)
- 2012 年 12 月 (3)
- 2012 年 11 月 (3)
- 2012 年 10 月 (5)
- 2012 年 9 月 (2)
- 2012 年 8 月 (2)
- 2012 年 7 月 (6)
- 2012 年 6 月 (2)
- 2012 年 5 月 (6)
- 2012 年 4 月 (3)
- 2012 年 3 月 (1)
- 2012 年 1 月 (2)
- 2011 年 12 月 (1)
- 2011 年 11 月 (2)
- 2011 年 10 月 (1)
- 2011 年 9 月 (1)
- 2011 年 8 月 (3)
- 2011 年 7 月 (3)
- 2011 年 6 月 (2)
- 2011 年 5 月 (2)
- 2011 年 4 月 (2)
- 2011 年 3 月 (2)
- 2011 年 2 月 (4)
- 2011 年 1 月 (3)
- 2010 年 12 月 (2)
- 2010 年 11 月 (5)
- 2010 年 10 月 (2)
- 2010 年 9 月 (7)
- 2010 年 8 月 (5)
- 2010 年 7 月 (6)
- 2010 年 6 月 (4)
- 2010 年 5 月 (1)
- 2010 年 4 月 (6)
- 2010 年 3 月 (3)
- 2010 年 2 月 (2)
- 2010 年 1 月 (5)
- 2009 年 12 月 (6)
- 2009 年 11 月 (2)
- 2009 年 10 月 (5)
- 2009 年 9 月 (6)
- 2009 年 8 月 (6)
- 2009 年 7 月 (6)
- 2009 年 6 月 (4)
- 2009 年 5 月 (3)
- 2009 年 4 月 (3)
- 2009 年 3 月 (4)
- 2009 年 2 月 (5)
- 2009 年 1 月 (8)
- 2008 年 12 月 (7)
- 2008 年 11 月 (7)
- 2008 年 10 月 (10)
- 2008 年 9 月 (5)
- 2008 年 8 月 (9)
- 2008 年 7 月 (6)
- 2008 年 6 月 (3)
- 2008 年 5 月 (4)
- 2008 年 4 月 (10)
- 2008 年 3 月 (6)
- 2008 年 2 月 (7)
- 2008 年 1 月 (10)
- 2007 年 12 月 (10)
- 2007 年 11 月 (7)
- 2007 年 10 月 (9)
- 2007 年 9 月 (18)
- 2007 年 8 月 (12)
- 2007 年 7 月 (14)
- 2007 年 6 月 (8)
- 2007 年 5 月 (16)
- 2007 年 4 月 (19)
- 2007 年 3 月 (16)
- 2007 年 2 月 (7)
- 2007 年 1 月 (7)
- 2006 年 12 月 (3)
- 2006 年 11 月 (4)
- 2006 年 5 月 (1)
- 2006 年 4 月 (2)
- 2006 年 3 月 (3)
- 2006 年 2 月 (2)
- 2006 年 1 月 (4)
文章分類
-
最新文章
目前星體位置
最新迴響
- 「「星座統計學:揭秘你與他人的星座相容性」 - starday.cc」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不是統計學〉發佈留言
- 「開始學占星後我不再批判任何人了 |占星學的三大勢力 |占星如何自學 |【學占星的人命不好】 - 港台免費玄學網」於〈占星學的三大勢力(下)〉發佈留言
- 「YJ」於〈早餐店內的語意瞹眛〉發佈留言
- 「幫幫我」於〈從海砂屋陰影學到的教訓〉發佈留言
- 「英雄悲歌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黃道十二星座的原型〉發佈留言
- 「焦油坑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如何在系統失敗前發現錯誤〉發佈留言
- 「jim yeh」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ICO」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萬惡淫為首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運勢為什麼只看太陽星座〉發佈留言
網路資源
IT 網站鏈結
其它鏈結
親友網誌鏈結
管理界面
分類彙整: 學習
查詢的宣告式語意
本來第二篇打算要寫剖析命令列的宣告式語意,不過同人覺得我原先的設計還不夠好,於是就暫時先把它擱置下來。結果一擱就擱了好久,慢慢地也讓我覺得沒有必要重新實作命令剖析列的宣告式語意,因為畢竟會使用到的機會並不多。其實命令列剖析的宣告式語意和前一篇文章的設計原理應該是一致的,因此同人後來決定要跳過它。剛好近看到有朋友討論相關的議題,激發我完成系列文章的動力,這一篇所要探討的主題正是有關於查詢的宣告式語意。 閱讀全文
突破團隊效能的瓶頸
大家的討論圍繞在團隊如何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假如團隊成員每一個人都能在各方面領域有夠水準的表現,那麼團隊必然會有高效能的產出。不過同人在過去的軟體專案開發經驗中體驗到,讓成員學習成長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領導者必須有耐心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促進成員的學習成長,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這讓同人想到從另一種觀點去思考跨領域團隊的問題,我認為也許不是期待成員具備跨領域的技能,而是運用限制理論的觀點來突破團隊效能的瓶頸。 閱讀全文
訊息拆解組合的宣告式語意
一般而言,程式碼的立即運算是比較符合人們想法直覺的演算法,也就是依據上一個運算的結果來決定後續的演算邏輯。但對較複雜的程式邏輯而言,立即運算常會形成多重運算路徑的歧路而使程式的開發與維護變得更繁複,面對這種狀況也許我們需要採用另一種典範來簡化設計;也就是延後運算的處理,等到需要得到答案時才一次求解計算出結果,省卻許多繁複的條件判斷或迴圈的控制。在這裡同人想發表一系列文章分享四種不同主題延遲運算,它們都是以 C++ 語言實作的延遲運算,包括訊息拆解與組合、拆解命令列、資料表的查詢、以及搜尋 Xml 找到符合的資料。
首先,這一篇文章我們先來談談延遲運算在訊息拆解與組合的應用。 閱讀全文
狡兔死必然走狗烹?
同人認為「飛鳥盡,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的恐懼會凝結解決問題的創意,取而代之以預測解決方案的程序與制度,這將使個體乃至於整體發展的停滯與僵化為代價。就像塔羅牌惡魔原型給自己套上枷鎖一樣,沉迷於物質表相而喪失心靈內在的力量,而必然會停滯發展逐漸走向衰退而招致失敗的厄運。 閱讀全文
為什麼敏捷沒有效?
敏捷為什麼會沒有效?同人以為不是因為敏捷不適用,沒有依據現實環境來調適敏捷方法及實務、或是沒有讓成員熟練調適過的流程,都會導致敏捷的失誤。然而再大的失誤都比不上忽略外部觀點的優越感、過度樂觀、和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中的心態作祟。敏捷不需要依賴技術、效率與控制,而是重視關係的相互信賴、整體協調與參與促成良性互動,因為後者會讓人回到外部觀點的具體和客觀,它們比前者更能發揮較大的力量。 閱讀全文
軟體開發團隊的心理型賦權
賦權是賦予團隊力量的一股能量流動,但這股能量為何會停滯而不再流動,以致於團隊因官僚特性顯得僵化,使創意枯竭與乾涸而喪失解決問題的洞見?同人觀察這正是團隊之間喪失信賴,不能信任彼此的合作關係,而只相信英雄主義。 閱讀全文
我看「算計」與「計算」的弔詭
昨天在臉書看到曾經教過同人,曾經是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院長的吳宗成教授在臉書分享算計與計算的弔詭,啟發同人思考在管理上的應用,讓我以這篇文章分享整理後的讀後心得。 閱讀全文
推行政策需要迂迴的力量
看到執政當局在油價和電價雙漲所犯的錯誤,同人想到去年閱讀的《迂迴的力量》提到的觀點。我們經常需要利用迂迴來因應變局,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其一是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是受到限制的,經常不能隨自己心意來掌控局面、而在另一方面則是我們不可能得到完整資訊,而需要取捨及折衷可用的選擇方案。 閱讀全文
孩子只是還沒成熟而已
所謂的缺點可能只是孩子沒辦法成熟地表達自我的特質,大人會用他們的經驗來評定孩子的優缺點可能並不是真相。在老師心目中認定的優點,可能等到孩子長大會變成缺點;同樣的道理,老師心目中認定的缺點,可能將來在小孩長大之後會變成優點。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