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喜愛思考、閱讀、探求真理以滋長心靈,以本網誌記錄生活體驗上的所思所言。 2024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網誌資訊
文章彙整
- 2023 年 3 月 (5)
- 2023 年 2 月 (3)
- 2020 年 8 月 (1)
- 2020 年 7 月 (2)
- 2020 年 6 月 (4)
- 2020 年 5 月 (6)
- 2020 年 4 月 (2)
- 2020 年 3 月 (1)
- 2017 年 11 月 (2)
- 2017 年 7 月 (3)
- 2017 年 5 月 (2)
- 2017 年 1 月 (6)
- 2016 年 11 月 (1)
- 2016 年 2 月 (2)
- 2016 年 1 月 (1)
- 2015 年 12 月 (2)
- 2015 年 11 月 (6)
- 2015 年 10 月 (8)
- 2015 年 9 月 (6)
- 2015 年 8 月 (4)
- 2015 年 7 月 (9)
- 2015 年 6 月 (1)
- 2015 年 5 月 (1)
- 2015 年 4 月 (1)
- 2015 年 3 月 (2)
- 2015 年 2 月 (3)
- 2015 年 1 月 (1)
- 2014 年 9 月 (1)
- 2014 年 6 月 (1)
- 2014 年 5 月 (1)
- 2014 年 4 月 (1)
- 2014 年 3 月 (1)
- 2014 年 1 月 (3)
- 2013 年 12 月 (1)
- 2013 年 10 月 (1)
- 2013 年 9 月 (2)
- 2013 年 8 月 (1)
- 2013 年 4 月 (2)
- 2013 年 3 月 (1)
- 2013 年 2 月 (2)
- 2013 年 1 月 (1)
- 2012 年 12 月 (3)
- 2012 年 11 月 (3)
- 2012 年 10 月 (5)
- 2012 年 9 月 (2)
- 2012 年 8 月 (2)
- 2012 年 7 月 (6)
- 2012 年 6 月 (2)
- 2012 年 5 月 (6)
- 2012 年 4 月 (3)
- 2012 年 3 月 (1)
- 2012 年 1 月 (2)
- 2011 年 12 月 (1)
- 2011 年 11 月 (2)
- 2011 年 10 月 (1)
- 2011 年 9 月 (1)
- 2011 年 8 月 (3)
- 2011 年 7 月 (3)
- 2011 年 6 月 (2)
- 2011 年 5 月 (2)
- 2011 年 4 月 (2)
- 2011 年 3 月 (2)
- 2011 年 2 月 (4)
- 2011 年 1 月 (3)
- 2010 年 12 月 (2)
- 2010 年 11 月 (5)
- 2010 年 10 月 (2)
- 2010 年 9 月 (7)
- 2010 年 8 月 (5)
- 2010 年 7 月 (6)
- 2010 年 6 月 (4)
- 2010 年 5 月 (1)
- 2010 年 4 月 (6)
- 2010 年 3 月 (3)
- 2010 年 2 月 (2)
- 2010 年 1 月 (5)
- 2009 年 12 月 (6)
- 2009 年 11 月 (2)
- 2009 年 10 月 (5)
- 2009 年 9 月 (6)
- 2009 年 8 月 (6)
- 2009 年 7 月 (6)
- 2009 年 6 月 (4)
- 2009 年 5 月 (3)
- 2009 年 4 月 (3)
- 2009 年 3 月 (4)
- 2009 年 2 月 (5)
- 2009 年 1 月 (8)
- 2008 年 12 月 (7)
- 2008 年 11 月 (7)
- 2008 年 10 月 (10)
- 2008 年 9 月 (5)
- 2008 年 8 月 (9)
- 2008 年 7 月 (6)
- 2008 年 6 月 (3)
- 2008 年 5 月 (4)
- 2008 年 4 月 (10)
- 2008 年 3 月 (6)
- 2008 年 2 月 (7)
- 2008 年 1 月 (10)
- 2007 年 12 月 (10)
- 2007 年 11 月 (7)
- 2007 年 10 月 (9)
- 2007 年 9 月 (18)
- 2007 年 8 月 (12)
- 2007 年 7 月 (14)
- 2007 年 6 月 (8)
- 2007 年 5 月 (16)
- 2007 年 4 月 (19)
- 2007 年 3 月 (16)
- 2007 年 2 月 (7)
- 2007 年 1 月 (7)
- 2006 年 12 月 (3)
- 2006 年 11 月 (4)
- 2006 年 5 月 (1)
- 2006 年 4 月 (2)
- 2006 年 3 月 (3)
- 2006 年 2 月 (2)
- 2006 年 1 月 (4)
文章分類
-
最新文章
目前星體位置
最新迴響
- 「「星座統計學:揭秘你與他人的星座相容性」 - starday.cc」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不是統計學〉發佈留言
- 「開始學占星後我不再批判任何人了 |占星學的三大勢力 |占星如何自學 |【學占星的人命不好】 - 港台免費玄學網」於〈占星學的三大勢力(下)〉發佈留言
- 「YJ」於〈早餐店內的語意瞹眛〉發佈留言
- 「幫幫我」於〈從海砂屋陰影學到的教訓〉發佈留言
- 「英雄悲歌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黃道十二星座的原型〉發佈留言
- 「焦油坑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如何在系統失敗前發現錯誤〉發佈留言
- 「jim yeh」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ICO」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萬惡淫為首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運勢為什麼只看太陽星座〉發佈留言
網路資源
IT 網站鏈結
其它鏈結
親友網誌鏈結
管理界面
分類彙整: 心理
現象學看敘事治療的假設
我想從素菲老師提到敘事治療有七個主要前提與假設開始,她曾表示基本上七個 prepositions 奠定敘事治療問話的基本立場。她的圖像是七個假設的立場像是直立的軸心,其他的各種敘事問話,都不會偏離軌道了。我想可以從這些前提和假設出發,思索現象學的三種脈絡 閱讀全文
氣質占星:理性主義學者型的肖像
學者型的思考功能是內傾的態度,從星象的觀點而言,水星象徵邏輯演繹與推理的分析,金星則象徵保持觀點的均衡的協調,使其不致因為偏頗而出現偏差。這代表在學者型內在的思考領域中,具有分析複雜問題的能力,能夠辨識有用信息,並且可以提出邏輯性的解釋。然後再輔助以外傾態度的直覺功能,加上對外在事物詮釋意義的直覺能力,憑藉著理念和想像力的天分與才華,使思考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包括天王星的改進既有事物的創新理念,海王星的轉化事物使之朝向複雜性演進的想像力等天賦。 閱讀全文
心靈占星學:以占星宮位看依附關係
童年時期的嬰兒幼弱,必須依附主要照顧者才能得到生存。以占星學的宮位而言,第一宮便是他們意識到自己想要生存,必須要有人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第二宮則是他們用來取得生存所需資源的生存法則了,於是嬰兒會透過哭泣、嘶吼等方式,呼叫自己的主要照顧者,希望得到大人的回應並且破除威脅。 閱讀全文
心靈占星學:羨慕與嫉妒
從自我發展的觀點而言,羨慕是自我得到成熟與獨立的渴望,期望自我能獨當一面,脫離保護者或約束者的限制與管束。在英雄旅程相當於離開平凡世界,跨越門檻守衛而進入非常世界的階段,象徵向內探索心理經驗的開始。然而壓抑羨慕的情緒,發展成嫉妒的情緒將會拒絕接受和承認發展個人特質能力的需求,而無法跨越走向心理成熟的門檻。 閱讀全文
從占星看自我與原型(下)
藉由在現實世界中,經驗到希望和夢想的破滅,才能讓人從痛苦經驗之中,學習如何治癒創痛而得到生命成長。孤兒會壓抑某些天賦本能來適應環境需要以達成天真者的願景,例如弱勢者刻意不表現出自己的才華以展現出柔順的一面,使他人憐憫而獲得救助。這是雙子座對應第三宮代表接觸世界後,所產生關於我的溝通、思考、學習等生命課題。 自我戴上人格面具不單單只為了偽裝自己以確保安全,更是為了發現真正的自己,以追求心靈成熟狀態的個體化實現,就像戰士原型代表的英雄一樣。 閱讀全文
從占星看自我與原型(上)
在西方的神秘學中,塔羅大秘儀中的「教皇」也可以用來詮釋人格面具,教皇原型象徵引領我們進入團體生活的入門儀式與精神導師,然而他不是開放的,它需要入門宣誓以服從權威者的精神指引,需要遵守戒律代表侷限和制約,這是因為自我必須經過啟蒙以確保不致走叉路而陷入危險之境。 在原型心理學當中,占星學二宮所對應的原型正是自我階段的天真者,天真者是活在理想世界的理想主義者,他崇尚安穩而不喜歡變化及不穩定,常會拒絕承認現實而相信權威者(也就是教皇所象徵的人物),表現自欺欺人的行為。 閱讀全文
從天真者到孤兒:民主的理想與現實
民主政治的進步,在於人們認清理想與現實的差異。但我們真的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現實了嗎?不敢對國民黨投廢票,這並不是真正的面對現實,因為這只是天真者相信權威的表現,去相信不值得信任的人。而不敢聽從我們內在孤兒的聲音,去質疑權威、反抗壓迫,進而以獨立的省思來面對現實。 孤兒其實也是理想主義者,但他是失望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夢想破滅的天真者。藉由希望和夢想的破滅,才能讓人體驗到真實的經驗,而領悟到生命的成長。民主政治的發展也一樣,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最重要的是找到我是誰,並由自身的存在決定民主政治的本質。 閱讀全文
在團體中的自我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檢視的生命,並不值得一提」思索在團體中的自我絕對是值得探討的生命經驗,我並不想討論主觀的是非對錯,而它也不是我可以弄懂的,但我卻可以透過旁觀者的觀察,去分析在團體中的自我是怎麼一回事,弄清楚在團體中真的不可以有自我存在嗎? 閱讀全文
國民黨的心理學實驗
「密格蘭的實驗」的結果顯示,在面對權威的壓力下,有 62 % 的人最後還是違背自己的心意,遵從權威的指示按下最強電壓的電鈕。所以依照這樣的結果來說,真正堅持挺柱理念的人,可能只有 38 % 左右,其他大部分人面對國民黨訴求「藍營不能分裂,而讓蔡英文當選」的操作變因,對於權威者下達違反良心的命令,人們多半會「挺不住」壓力而轉向挺朱。
不過,一鍋水要燒開其實不需要讓所有水分子沸騰,只需要從少部分的水開始沸騰,然後逐漸擴展一直到整鍋水都沸騰了。因此,即使國民黨的心理實驗可以讓大多數的人不敢違抗權威而違背心意,但仍有部分的人能夠面對觀念世界的「我」而做真實的自己。 閱讀全文
自由的能力
多數人民比較容易服從權威而自動從眾,潛意識把某些政治信仰內化成自身的經驗,這些信仰多半是接受政治人物及媒體的教條似的宣傳。由於害怕焦慮,於是乎不敢有太多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斷。然而,這種逃避自由的服從行為,將會使人更依賴權威或是讓反社會抗爭的行為更為激烈,為社會帶來毁滅的力量,因為我們與世界的關聯薄弱,也找不到讓有創造性的感動。
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真的值得讓我們引以為自豪嗎?到底我們正在逃離自由或是追求積極自由?2016年總統大選,我們投下手中的一票決定我們到底有多自由,還是免除不了被政治人物恐嚇的情境?當然,真正的積極自由不可能靠一次選舉就改變,但它會是從一顆風向球開始,就從投票行為背後的獨立思考開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