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溝通

現象學看敘事治療的假設

我想從素菲老師提到敘事治療有七個主要前提與假設開始,她曾表示基本上七個 prepositions 奠定敘事治療問話的基本立場。她的圖像是七個假設的立場像是直立的軸心,其他的各種敘事問話,都不會偏離軌道了。我想可以從這些前提和假設出發,思索現象學的三種脈絡 閱讀全文

分類: 心理,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 標籤: , , | 發佈留言

和群體互動預測的直覺

因為我們在溝通過程中,缺乏預測的直覺。一味地認為別人應該聽從我們的意見,卻忽略了對方常會有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那些反應可能會使我們在當下無所適從。我們從對方出乎意料的反應中產生壓力,造成彼此溝通的契機破裂。面對爭議性的話題,我們所因應的方式往往加強了我們原本想要化解的反對勢力。此時,我們需要更敏銳的直覺,在此我想分享威廉伊薩克的《深度匯談》的觀念,從對話扮演不同角色來培養敏銳的對話直覺。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溝通, 生活感觸, 管理, 組織, 職場, 閱讀, 領導 | 發佈留言

自由中的公平

從建中校長說話的語意脈絡來看,他的意思的確不是說現在民主制度的選舉,不管學歷高低,一人一票是不公平的。不過同人卻發現建中校長在言談之間,已經有意無意地顯露出高級知識份子菁英的優越感在其中。但詮釋「並非採納較多人的意見就是民主」這句話,顯示他誤解了民主的真義,民主的意義是尊重多元價值,所以我們不可能用單一的學歷或其它成就來判斷,一個人可以比另一個人擁有更大的決定權。建中校長口中所謂一般人認為的公平,它並不是自由的公平。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思考, 新聞, 溝通, 生活感觸, 衝突, 領導 | 發佈留言

在團體中的自我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檢視的生命,並不值得一提」思索在團體中的自我絕對是值得探討的生命經驗,我並不想討論主觀的是非對錯,而它也不是我可以弄懂的,但我卻可以透過旁觀者的觀察,去分析在團體中的自我是怎麼一回事,弄清楚在團體中真的不可以有自我存在嗎?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心理, 思考, 新時代, 溝通, 生活感觸, 組織, 衝突, 領導 | 1 則留言

清楚表達程式意圖的重構招式

用以上這樣的模式來重構 legacy code,程式的意圖會很清楚地浮現出來,也會直接具體地關連到問題領域業務邏輯的語言,而不是一大串的 if-then-else 或是 for 迴圈的語法,這有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溝通。你可以從主要流程中具體明白程式在做什麼,而如果需要瞭解實作的細節,則可以進一步去參考那些很簡單的物件化之小函式。由於不同關切點的分離,程式變得更簡單而且容易測試,對後續的程式維護甚至想要增加功能的需求來說,都會得到莫大的助益呀。 閱讀全文

分類: 分析設計建模, 溝通, 生活感觸, 編程技巧, 職場, 設計原則 | 2 則留言

突破團隊效能的瓶頸

大家的討論圍繞在團隊如何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假如團隊成員每一個人都能在各方面領域有夠水準的表現,那麼團隊必然會有高效能的產出。不過同人在過去的軟體專案開發經驗中體驗到,讓成員學習成長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領導者必須有耐心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促進成員的學習成長,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這讓同人想到從另一種觀點去思考跨領域團隊的問題,我認為也許不是期待成員具備跨領域的技能,而是運用限制理論的觀點來突破團隊效能的瓶頸。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問題解決, 學習, 專案團隊,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開發流程 | 發佈留言

崇尚成功與不滿之情

崇尚成功的想法會讓人迷惑而失去做自己的自由,反而花費時間和努力去達成外界的期望,為了更穩定的收入、安逸的生活、以及身份、名望和地位而不敢面對內在做真實的自己,這並非明智之舉。要成為有智慧的工作者,要注意不要一心一意只求成功而不惜以喪失生命創造的自由為代價。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問題解決, 專案團隊, 思考, 新時代, 溝通, 生活感觸, 神話, 職場, 衝突, 閱讀, 領導 | 發佈留言

為什麼敏捷沒有效?

敏捷為什麼會沒有效?同人以為不是因為敏捷不適用,沒有依據現實環境來調適敏捷方法及實務、或是沒有讓成員熟練調適過的流程,都會導致敏捷的失誤。然而再大的失誤都比不上忽略外部觀點的優越感、過度樂觀、和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中的心態作祟。敏捷不需要依賴技術、效率與控制,而是重視關係的相互信賴、整體協調與參與促成良性互動,因為後者會讓人回到外部觀點的具體和客觀,它們比前者更能發揮較大的力量。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品質文化, 問題解決, 學習, 寫作, 專案團隊,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組織, 職場, 開發流程, 閱讀 | 發佈留言

指責的妄念成真

用「互為因緣,相互依存」的智慧看待社會上相互對立的指責,我們會知曉那些都不是真相而是幻相,只有信以為真才會讓我們經驗到妄念成真的經驗,我們可以擴大覺知來破除這些經驗,因為它們不是真實的,我們也不需要體驗它們。取代二元對立的批判,我們需要在對話中尊重差異的個體,使用一致的原則讓人體驗到更大的整體,這樣才能覺知到智慧的真實面貌。 閱讀全文

分類: 佛法, 問題解決, 思考, 新時代, 新聞, 溝通, 生活感觸, 衝突, 領導 | 1 則留言

開發者的集體智慧

上禮拜參加了Agile 臭皮匠聚會,會中討論到 Planning Poker 的相關議題,讓我想到之前在閱讀《再想一下:好決策的關鍵思考術》看到「數大即不同」的觀念,覺得很有趣。後來同人在 Scrum Community in Taiwan 看到有關管理層遇上敏捷的討論,我看到一句話讓我想到《領導的技術》這本書談到領導力量與組織關係的觀點。這兩個事件讓我意識到有趣的關連,想到可以寫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看開發者集體智慧的觀點。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問題解決, 專案團隊, 專案規劃,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組織, 職場, 開發流程, 閱讀, 領導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