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彙整: 2017年7 月26日

多元價值下的去核心組織

道德往往是人為了一己之私所創造出來的妄念,那麼在覺悟到必須去掉這個虛妄的核心後,我們該如何互動交流而達到自我組織呢?我以為可以思考個人行為是不是對社會有所俾益來思考,也就是用「行得通或行不通」來取代「對不對」的思維;每個人對是非對錯的認知本來就常會不同,但如果站在個人期望達到的目的來思考,究竟我們的行為是行得通或行不同,就是比較可以客觀討論的觀點。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思考, 新時代, 生活感觸, 組織, 領導 | 發佈留言

去核心化不是個人主義

在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偏重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的兩端都有核心化的問題,只是個人意識的核心化是務實的科學和民主,而群體意識的核心化是務虛的倫理。去核心化的觀念是在個人和群體之間找到虛實之間的平衡點,去核心化不是只強調個人,而是強調在群體中的人們良性互動。透過互動人們意識到資訊的密集度,就好像一台多中央處理單元的電腦一樣,只要充分資訊共享,在每個個體身上都能展現群體的智慧。個人不需要犧牲,因為資訊充分只需要去做個人在局部觀點最有價值的行動。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思考, 新時代, 易經思維, 生活感觸, 組織, 領導 | 發佈留言

和群體互動預測的直覺

因為我們在溝通過程中,缺乏預測的直覺。一味地認為別人應該聽從我們的意見,卻忽略了對方常會有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那些反應可能會使我們在當下無所適從。我們從對方出乎意料的反應中產生壓力,造成彼此溝通的契機破裂。面對爭議性的話題,我們所因應的方式往往加強了我們原本想要化解的反對勢力。此時,我們需要更敏銳的直覺,在此我想分享威廉伊薩克的《深度匯談》的觀念,從對話扮演不同角色來培養敏銳的對話直覺。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溝通, 生活感觸, 管理, 組織, 職場, 閱讀, 領導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