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生命的控制能力

控制理論課程老師與學員合影

前一陣子,在內湖圖書館所舉辦的「控制理論」的課程結束之後,同人一直想把參加課程的學習心得寫出來,但卻因為種種因素而遲遲沒有動筆。不過這陣子同人在網路上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又讓我覺得想動筆將它們分享出來。

在網路上,常會看到一些樂觀而積極正向的文字。當然,以積極樂觀的人生觀而言,這些文字所傳達的觀念對維持積極樂觀的想法是很有助益的。不過,對於處在生命複雜情境當中的人而言,這些文字卻不一定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尤其是理性或是抽離情感的建議,常會讓人覺得理想化而顯得不夠真實。

當心靈取向的字句,不能讓人感受到和「真實」生命的關連時,我們將會很難認同它們而產生共鳴。即使傳達訊息者立意甚佳,但接收訊息所得到的感受,卻可能是因為不同價值觀的批判,而表現出對生命的簡化,常會讓人感到難以認同。

批判會讓人落入陷阱,期望他人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價值,這樣對受到批判的對象而言是沒有意義的。然而,如果不批判對錯,我們該如何幫助自己或他人來面對與處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呢?同人認為控制理論是很棒的工具,它不是用來掌控他人或外在環境來符合我們的需求,而是嘗試提昇自己的行為能力,以改善我們對生命的掌控。

什麼是控制理論?其實在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常會看到控制理論的觀念。在任何產品開發的製程中,我們都會將產品製造的過程,控制在符合產品規格的範圍。當產品不符合規格,也就是品質出現問題時,那麼我們會採取一些行動而措施來對產品進行修改或矯正,使產品的品質能夠受到控制。

同樣的,在心理學的領域當中,控制理論是用來控制我們的行為,它是選擇理論的前身,使我們能夠選擇有效的行為來達到需求。我們常看到有些人希望藉由他人改變行為來符合自己的需求,但實際上,這種想法卻常會造成我們對生命感到難以掌控。因為我們很難要求除了自己的其他人,或是外在事物按照我們的心意去改變。除非我們可以增強自己的能力,才能改善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掌控能力。

因此,控制理論是用來幫我們加強能力,協助我們面對與認清事實、清楚表達我們的感受,事實與意義、使我們保持正確的心情與情緒,並達到身心和諧的健康狀態,以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與處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問題。

控制理論的原理是找出有效的行為,以達成在生命中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如果我們知道那些行為可以讓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那麼選擇專注於那些行為,自然就讓我們提昇了對生命的掌控力。因此我們應該從我們的行為模式中,找到對實現目標有效與無效的行為,然後就可以重組行為來重新塑造我們的人生;專注於有效的行為來取代無效的行為,將使我們的人生開始改觀。

因此,想要運用控制理論來改變我們對生命的掌控,首先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的需要是什麼,清楚我們心裡面的畫面。這樣將有助於幫我們完成目標,而不去分散注意力來耗費心力。當我們能夠專注於心裡的畫面的時候,下一步就是觀察我們自己的行為,是將我們拉近目標,還是離目標愈來愈遠。如果我們清楚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否能讓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要這樣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更充分的認知與控制能力。

控制理論提到,如果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便會得到「受到控制」的知覺。相反地,如果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時,則是一個「不受控制」的知覺,是一種出錯的信號,或稱為感覺的錯誤。控制理論教導我們,即使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不一定是我們造成的,但如何面對和處理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卻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有權選擇面對事情的行為,在面對問題時尋求正面性的選項,那麼我們就能達到有效率的控制。要讓我們的生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批判的行為通常是沒有用的,因為對生命本身而言,沒有絕對的對錯,而只有體驗生命的選擇不同。

因此,「對錯不是問題,而是成熟度問題」例如當我們面對兩、三歲的幼童,我們很難讓他們懂得我們知道的道理,而是要有接納他們不懂事的成熟度。很多事情的真相,並不見得他人如我們想像的他們錯了,而是因為我們常不自覺地活在模糊刻板的印象、觀念與思維。只有認清與放下執著,才能讓我們表現出更成熟而穩定的生命。

不過,有時候我們感受到行為之所以難以控制,並不是我們不知道我們還有其它的選擇,而是受到情緒的影響而顯得情緒化。因此,如果不能處理好情緒,我們就很難控制我們的行為。但如何處理好情緒呢?一般而言,情緒的處理包括了情緒的反應、發洩、表達與接納四部分,健康的情緒處理應該同時兼顧這四部分。

情緒反應與情緒發洩是情緒處理的基礎,讓我們認識自己的情緒,然後藉由情感宣洩而免除情緒的負面影響。情感表達與情緒接納則是進階的情緒處理方法,向外在世界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然後藉由接納歧異以轉化情緒來達成心靈的成長與成熟。

之前同人一直認為情感的接納與表達非常重要,認為情緒處理的重點在於適當的表達,而表達的關鍵在於接納。但參加此次控制理論課程的研習才讓我發現,忽略情緒反應與健康的情緒發洩,要做到真正地接納對方與適當的情緒表達,其實是很難做到的。

透過這次控制理論的課程讓同人發現,我其實很少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表達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感,但我卻多半傾向強調表達理念或長篇大論的講道理。使得人們常會不了解我的真實感受,而且常會讓我誤將情緒壓抑當作情緒接納,反而讓我在情緒處理上變得不自然,往往因為情緒的積壓而造成反效果。

同人從實地客觀記錄處理情緒的過程中看到,在我身邊發生那些事情會使我以及家人興起什麼反應,而我們又是如何處理這些情緒,然後反省事情發展的結果是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舉個例子來說,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女兒和老婆的互動,當放下評斷時,我發現可以看到他們互動過程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愛意,也讓我能反省到自己身上,讓我更能精確地表達感受與接納他們的情緒。

記得有一次兩個女人生氣互相不理對方時,我就跑去跟女兒說:「媽媽累了,她不是不理妳,她很愛妳,所以妳不要跟她生氣好不好?」然後再陪她玩,讓女兒和老婆的情緒都有所轉圜。這個過程帶給同人相當大的成長,在過去,我可能會傾向跟兩人女人講道理,然後道理可能會講不通,再多讓一個男人也生氣了。

同人從控制理論課程的學習,體會到觀察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更認識與接納它們,才能自然而健康地處理情緒。忽視或甚至是否定自己的情緒是不健康的,負面情緒並非不應該存在,它其實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讓我們學習而得到成長。當我們在下意識否定負面情緒的存在時,它們卻是如影隨形地真實存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並且挑戰我們漸感疲憊的身心,直到我們無力負荷,最後讓我們的行為不得不失控。

當事情無法改善時,卻讓我們重覆某種無效的行為時,代表我們的行為已經失控了。讓我們依著生物本能與刺激反應來行事,而生命卻讓人感受到無法控制的無力感。因此,停止這種無效的行為模式,才能讓我們提昇對生命的掌控能力,讓我們得到滿足與自信心。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負面情緒的存在,面對並認識它們,才能讓它們以不傷害自己與他人,以健康的方式與正常的管道宣洩出來。當我們的情緒有適當的出口,不再壓抑與堆積,才能適當地表達內心的情感並增加生命容量來接納歧異,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並且照亮他人。

延伸閱讀:(其它與控制理論或選擇理論相關的文章)

讀書心得分享-是你選擇了憂鬱

孩子的優質世界

心靈創痛的療癒

學習控制理論增進親子關係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健康, 問題解決, 學習, 心理, 新時代, 溝通, 生活感觸, 親子關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加強對生命的控制能力〉中有 2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Blog Archive » 學習當一分鐘爸爸

  2. 自動引用通知: 孩子只是還沒成熟而已 « 同人的生活派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