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上父親之後,同人才能體會到教養孩子不比想像中的容易。在教育理念上,受到新時代思維的影響,讓我希望以愛的教育來代替以懲罰來控制孩子的行為。但當真的碰到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之時,又找不到比懲罰他們更有效率的管教方式。
尤其是女兒又是那種聰明又調皮的小孩子;她總是會想辦法來破壞你所設立的規矩,用理性來溝通又似乎並不適用在她這個年紀。不過打罵的懲罰看起來雖然可以達到喝阻的效果,以控制她的行為,但同人和老婆也發現這種管教法副作用很大。我們常發現在公園她會對其他的小朋友施展暴力,而脾氣也變得愈來愈情緒化。
當然,前一陣子同人夫妻帶女兒參加控制理論的研習課程,對我們學習教養女兒的獲益很大。但除此之外,有沒有更簡單而直接的教養法能夠矯正女兒的行為呢?最近同人在《一分鐘爸爸媽媽》看到一分鐘教養法。它包括三項教養的秘訣,也就是對孩子實施一分鐘懲罰與一分鐘獎勵、以及幫助孩子設定一分鐘目標。
同人覺得一分鐘教養法是相當不錯的教養法。它的方法看起來很簡單,而且能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愛、以及對他們自我的肯定,以產生優良行為的動機。這樣的教養方式可以將子女的行為與父母對他們的觀感分開來;讓子女清楚父母認為他們要比他們的行為還要來得好,管教代表父母不喜歡他們的行為但卻愛著他們,讓孩子先相信自己是好孩子,然後才會做出好孩子應有的行為。
在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父母可以實施「一分鐘懲罰」來導正孩子的行為。首先我們在孩子犯錯時,要指出孩子行為的錯誤在那裡,接著再告訴他這個行為的後果,以及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這個過程大約會經過半分鐘,接下來停下來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不滿,同時也會讓他覺得不安。
然後父母要在接下來的半分鐘沉殿心情,然後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訴他的行為很不好,但他是好孩子,這才是讓我們覺得困擾的地方,最後抱抱他表示「我愛你」讓這件事從此過去,一分鐘懲罰就此結束。
如果一分鐘懲罰可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讓他們立即知道錯誤,並且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與肯定,讓他們在以後不再犯錯。那麼在他們做對事的時候,當然也會需要父母對他們表達愛與肯定的行動,否則他們可能會故意犯錯,只為換來父母的擁抱與表示「我愛你」。因此,父母應當挑出孩子做出「大致正確」的行為,對他們實施「一分鐘獎勵」來鼓勵他們。
在一分鐘獎勵的前半分鐘,父母應當指出他們做得不錯的行為,並且表達我們對他們行為的快樂感受。同樣地,在後半分鐘父母應當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棒極了,因為他是好孩子。然後再抱抱他向他們表示「我愛你」來結束一分鐘獎勵。
此外,父母還可以和小孩共同設定「一分鐘目標」,幫助孩子專注在家庭成員與他們自身想要達成的目標上。這些目標之所以稱為一分鐘目標,是因為它們非常簡短,可以將它們寫在一頁紙上供人們在一分鐘的時間唸完。同時它們也必須非常具體,並包括目標何時會達成的時間,以供父母與孩子可以在周末的時間來加以檢視執行的成效。
例如對二歲的孩子的一分鐘目標,父母可以幫孩子設定每天晚上九點開始上床,讓他能夠在一周之內達成十點半前完成就寢。如果孩子做得不錯,我們就對他施以一分鐘獎勵,若做得不好則對他施以一分鐘懲罰,並在達到目標後再設定新的一分鐘目標。這樣就可以培養孩子為自己設定目標的習慣,並且讓他的行為專注在他想要達成的事情上。
這本書強調,教養孩子的時間絕對不只一分鐘,但成為一分鐘爸爸或媽媽讓父母把時間花在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上,也讓父母省下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讀完這本書,發現遵照書中的觀念並按照書中方法的實踐,要達到新時代思維的教育理念真的不困難。
不過,可能是東方人比較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同人發現自己在向孩子表達感受的方面還要多學習。最近接觸的親子教育觀念都告訴我情感的表達比理念的灌輸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我想我該多多練習,努力朝向成為一分鐘爸爸的目標邁進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