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道上看到噗友談論父母的感情糾葛與他的觀感,讓我想到家族中的三角關係;當孩子介入父母之間的糾紛,常會讓家族的問題變得相當複雜。這種親子之間三角關係的拉扯,通常會造成不為人知「家庭秘密」,並且在家族代間相傳,限制人的心靈自由,阻礙人的成熟發展。無形之間,我們的人生受此影響甚鉅。
同人曾經和老婆一起探索我們的家族圖,那是她在研究所「家族治療」課程的家庭作業。我協助她繪製出我們婚姻結合的家族圖,並且透過探索與討論,我們看到家族之間的三角關係是如何影響雙方的家庭,並且發現那些傷人的秘密其實是因為上一代關係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轉而將希望投注在下一代身上。而下一代就不知不覺地受到上一代的陰影所影響,甚至因此造成一些家庭悲劇。
那麼家族中的三角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呢?當父母沒辦法從他們之間的關係得到滿足時,通常會傾向於向兒女要求援助或尋求慰藉,而在多方拉扯之間形成三角關係。舉個例子來說,當母親表現出受到父親不盡責任以或是暴力相向時,孩子常會站出來幫忙母親來對抗父親,或是母親會希望孩子幫她跟父親交涉。
但這往往使父母之間的問題變得複雜,父母會變成依賴孩子,孩子也會因為父母而不勝其擾。而更嚴重的是,讓父母無法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負起責任,而孩子也沒辦法為自己的生命而活,並且會不知不覺地遺傳父母的行為,讓悲劇一再地重演。
以薩提爾的家族治療觀點來看,她說父母因彼此相同而在一起,因發現並尊重彼此差異而成長。但尊重與成長不是自動發生,兩人最初的希望落空,常為事實染上其它的色彩。一些未實現的夢想可以引發內在或外在的對話,如自我懷疑、指責、衝突、有時則是暴力。或是人們可能相信他們的夢想不再是必要的,只有接受現實。
父母之間得不到滿足,通常會指望孩子。他們常在粉碎夢想之餘,期望他們的孩子代替他們去完成夢想。因此,孩子不知不覺地將父母的渴望納入他們如何看待與應對這個世界的一部分,這就是生命以一種被投射的方式在自我完成。
由此可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三角關係是如此深遠地影響我們,陷入其中的我們已難以評斷其中的是非恩怨,生命也只有成熟度的問題而沒有對錯可言。
從同人自身的親身體驗,我很清楚上一代的恩怨要由上一代自己去解決,這一代有這一代的事情去面對,實在沒有多餘的心力來幫上一代解決問題,這是相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介入上一代的恩怨只會削弱父母面對及處理問題的動機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複雜的情感糾葛之外,他們不會滿意孩子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因為扮演弱者與強者之間的依存,只是逃避自由的一種心理機制。缺乏心靈上的極積自由,他們其實沒有認真想過,到底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是什麼。
要處理好家族的三角關係,同人認為我們應該加強自我分化的能力。分清楚自我與父母需要的差異,做好在情感上支持父母的角色,但不去介入幫他們處理問題,而是促成由他們處理自己的問題。只有「割斷臍帶做大人」,才能發展出成熟、穩定而健康的人生,也讓父母的關係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發展。
或許有人會認為孩子要幫父母解決問題,這一切都是孩子應該面對的宿命,而且,也會擔心父母自己沒有辦法把問題處理好。但宿命其實也只是我們對生命的一種選擇。事實上,我們還有其它不一樣的選擇,這也是我們無可避免的成長課題。如同薩提爾的觀點所言:家人因為彼此相互尊重差異而成長。
因此,痛苦不是理所當然的實相,而是要我們從過程中學習成長,用更寬闊的視野來看生命,才能用更成熟的方式來處理家族中的三角關係。「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我們必先清除存在我們心中不切實際的期待,同時也讓父母瞭解到他們的問題只有自己才能解決。身為子女最多也只能在精神上支持父母並給予關懷,這樣才能讓家族之中成員的情感,產生健康而均衡的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