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在噗浪河道上看到馬總統抱怨「好人沒好報」的新聞,提到馬以南爆料說馬英九在寫給她的 email 提到「做了好多好多事,卻還要被罵!」的心路歷程,最後一句話是「哼!好人沒好報」,她看了以後回信給馬英九「放心啦,好人一定有好報,只是時候未到」。
同人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個反應是,總統在救災過程中受到批評,心裡面會產生一些情緒是人之常情。因此透過 email 中將這些情緒發洩出來,跟家人訴訴苦以免情緒積壓而損害身心健康,我認為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只不過,馬大姐把這些用來宣洩情緒的對話,在公開場合中公開,似乎只會為她的弟弟帶來麻煩,顯然她又失言了!
不過,除了馬以南的失言之外,同人認為這則新聞更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看到領導者應該如何面對批評。在現實上,領導者所碰到的難處是,不管領導者碰到問題怎麼做,他都很難做到沒有人批評。因此想要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其實無須太在意外界的批評,而是應該將這些批評轉化成更積極正向的領導作為。
就像在《領導的黃金法則》中,作者約翰‧麥斯威爾提到「當你後面被踢一腳,你知道你已超越在前」。身為領導者,我們應該要有面對批評的準備。那麼領導者應該如何面對批評呢?麥斯威爾認為下面四個步驟可以幫助領導者處理批評:
第一,認識你自己,這是真相問題;
第二,改變你自己,這是責任感問題;
第三,接納你自己,這是成熟度問題;
第四,忘掉你自己,這是安全感問題。
麥斯威爾認為領導者無須理會對領導者職位的批評,但對個人缺點的批評,卻必須要設法改正。要認清人們是基於領導者的職位,或是領導者個人本身,唯一的方法就是認識自己。其次,改進自己的缺點是領導者的職責,但也必須能夠分辨善意批評或是惡意批評,可以問自己下列三個問題:
誰在批評?智者的忠言逆耳勝過愚者的熱情贊助。批評的人是誰很重要!
如何批評?試著分辨對方武斷還是提出疑問、好言相勸。
為何批評?是出自傷害我的動機或是為了我好?會傷害他人的人不會手軟,他們猛烈抨擊他人是想讓自己好過,而非幫助對方。
對於領導者的言行,在一開始人們通常會說你錯了,但後來卻又會說你是對的,而且重點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他們知道你做的事情很重要。面對旁人這種多變的反應,麥斯威爾說領導者應該學會接納自己,並且指出為了做我們理想中最好的人和領導者,我們需要做好我們自己。
可是那並不代表我們不用改變或成長,而是表示必須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真實做自己是邁向更好的自己的第一步,而接納自我是成熟的象徵。如果我們擔心別人怎麼看我們,那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意見比對自己更有信心。
有效處理批評的最後一步就是不再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麥斯威爾認為領導者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其實別人並沒有那麼在意我們。
麥斯威爾說有安全感的人忘記自己,所以他們可以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以面對任何批評,甚至為批評他們的人來服務。他說一個有安全感的領導者永遠不需要為自己辯護。做為領導者應當看重責任,但卻不應該把自己看得太重。
從麥斯威爾的觀點來看總統府對這次風波的回應,同人覺得有信心的領導者實在不應該花時間來為自己辯駁。如果埋怨「好人(心)沒好報」只是為了一時情緒的宣洩,就算不小心被馬大姐把在家裡面說的話公開出來,但只要承認自己的情緒及壓力確實存在,並表示自己會想辦法好好處理它們,讓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好。這樣就足以代表領導者在行為上是接納自己與放下自己,也就表現出足夠的成熟度與安全感。
可惜馬總統似乎是太在意旁人對他的觀感,因而太維護自己「被曲解」的形象。其實同人過去在〈新官上任三把火〉及〈當專案一再出現相同錯誤時〉這兩篇文章中,就曾經探討過馬團隊在管理或領導上的問題,從這些文章中似乎可以歸納出來馬總統領導的問題在「完美」兩字上。
或許在理念上,馬總統認為按照他的理想去做,就能夠讓事情達到完美的結果。但事實上,理想上的完美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完美是要你認識自己,並接納自己是不完美的,然後你才能改變自己而成就真實的完美。
因此,對外界的批評,如果馬總統一直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他就很難理解別人為什麼看不到他的辛苦與努力,也就無法體恤別人受到的痛苦。在缺乏安全感及成熟度的反應背後,我們看到根本的原因是領導者不能認識自己並加以改變。例如在報導中看到:
杜勇明則指出,他說「馬總統您來晚了!」這句話是針對馬政府團隊救災一團亂有感而發,總統原本就該承擔政府所有責任,但把這件事拉到個人問題是不對的。
會發生這樣的誤解,顯然馬總統不夠認識自己,才會分不清批評是針對個人或是職務而來。不過,同人這篇文章並不是期望改變,只是藉由對他人領導行為現象的觀察,帶來有助於自我成長的學習。因為生命的學習與成長是無止境的,所以即使在位的領導者未能改變,但或許只是時間還沒到。多點耐心給別人,也希望能讓我們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成長。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其它有關領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