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寫作來啟發思考-我讀《金字塔原理》

我們用文字向讀者分享觀點,邀請他們參與我們的世界。一般而言,由工作上的需要或生活點滴上的感觸所引起的寫作動機,常會促使我們開始探求寫作的主題與脈絡,以得到寫作的大致方向並取得寫作的基本題材,接下來才會開始訴諸文字提出我們的觀點。

然而,寫作的靈感往往不是一直都會源源不絕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旦當我們腸枯思竭時,縱使我們身邊有許多的題材,可能也很難精確地表達我們的觀點。問題顯然並不在缺乏題材,而是在於如何清楚明白呈現出具有創造性的觀點。因此,重點並不在文字如何表達,而是如何更進一步啟發我們的思考。

More about 金字塔原理最近同人看了《金字塔原理》,就是教我們如何做到冷靜思考,以層次分明的結構來表達出清晰的論點。書中提出了利用金字塔原理所發展出來的寫作、思考、問題解決及簡報的邏輯方法,並舉出了許多的實例來說明。讀完此書,讓我在寫作上與思考方面都獲得到不少的啟發,覺得此書所傳達的觀念可以幫助我用寫作來啟發思考。

金字塔原理在運用上及理解上並不困難,本書的作者芭芭拉.明托提到,平常我們在閱讀時,大腦自然而然地會將我們所想到或看到的內容加以分類或總結,形成所謂的「金字塔結構」。所以,在文章中呈現出金字塔結構,作者可以毫不費力地傳達他所要表達的重點,同時在字句的使用上也可以採用直接而單純的表達方式。

那麼什麼是金字塔結構呢?就是每一層的觀點永遠是下一層成組觀點的總結,下一層的成組觀點永遠是因為它們呈現出同一個邏輯論點而被歸類為一組。如此一來,最上層的觀點總是最抽象的概念,而它們是由下面一層較為具體的觀點所支持的。除此之外,金字塔結構還必須遵守兩個重要的原則,也就是下一層的成組觀點必須具備相同的特性才能歸類成同一組,同時它們必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起來。

一旦我們對文章有清楚而明確的主題時,便可由上往下建構出金字塔結構。思考我們在這個主題上,想告訴讀者什麼事情。然而,為了讓他們能產生共鳴,了解為什麼他們應該知道這些事,我們通常會從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開始:從他們所能了解的情境當中,去發展出一些衝突或困境來引出我們想要解答的問題。而從解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讀者就會清楚我們想要傳達給他們的訊息

然而,如果在一開始,我們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缺少清楚而明確的主題時,那該如何建構出金字塔結構呢?此時,就只好由下往上來找出文章主題了,找出各觀點之間的關聯性,並概括總結出文章主題,再依主題建構出金字塔結構。

回想起自己在文章寫作上的習慣,同人發現「起承轉合」的寫作原則與金字塔原理是相通的。我們常在文章開端的部分,先提出主要論點來破題,這是所謂的「起」。而在主要論點之後,會依序提出較為具體的子論點來支持主要論點:包括了承接主要論點做進一步詮釋的正面論述,這是所謂的「承」、從反面觀點提出具體論述與例證,這是所謂的「轉」、綜合正面與反面論述來做結論,並與文章開頭相互呼應,這是所謂的「合」。

「起承轉合」除了可用演繹的方式來支持主要論點外,也可以用比較或歸納的方式來支持主要論點。這時候,「承」與「轉」的部分就會變成可歸納或總結出主要論點,具有共同特性的子論點。由此看來,起承轉合其實本身與金字塔結構是相容的,「起」代表最上層的文章主題,而「承」、「轉」、「合」是用來支持主要論點的邏輯主線。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起」的概括論點夠清楚了,「合」通常是可以省略的。

另外,用情境發展出衝突,然後引出文章主題的敍事方法,其實是在商業領域當中所慣用研究方法,也就是這種手法與從商業背景中,企業困境引發了研究動機與待解決問題的邏輯是相同的。我們總是從情境中引出我們的動機,然後在發展出問題點之後才提出我們的觀點。

同人常應用知識管理領域中的知識的層次- 3K1C 來決定論述邏輯的次序。也就是先思考誰在意什麼問題(Care what)、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概念(Know what)、這個概念該如何實現(Know how)、以及實現它的背後原理為何(Know why),這與書中所提出的方法其實是不謀而合的。

金字塔原理可以幫我們檢驗思考是否完整,本書特別強調,當我們在寫作時發現文章結構並未符合金字塔原理時,就代表我們的觀念可能有瑕疵、或是這些觀點尚未發展成熟、不然就是我們組織觀點的方式會沒辦法讓讀者一眼就看出來我們想要傳達的訊息。尤其是要讓幾個論點歸類成一組,以適當的邏輯順序組織起來,必須經歷「冷靜思考」的過程,檢查自己的想法是否確實做到彼此獨立,全無遺漏(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限制,以免做出空洞的主張。

空洞的主張事實上並未概括其下層的那組論點的精髓,只是針對即將想要討論的想法,說明它們屬於那一種論點「性質」。這些主張本身,無論是對於讀者或作者而言都是相當枯燥乏味的。

……

避免空洞的主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它們掩蓋了不周延的思考,進而欺騙你,讓你錯失良機,無法利用有條理及有創造力的方式去推展你的想法。對一組論點做出嚴謹的總結,其主要價值之一是:此舉必能激勵進一步地思考。因為一旦你取得一個概括的洞見,你的大腦自然會利用對想法做進一步的評論、或找出其他類似的想法的兩者之一,來進一步發展你的想法:

-陳筱黠、羅若蘋譯(2007),《金字塔原理》,p.170~172,經濟新潮社。

空洞的主張真的會令人感到很乏味!依同人寫作的經驗顯示,有時候會發現文章乏善可陳,缺乏洞見,往往就是因為思考不夠充分,直到我們完善了思考的過程後,我們才會看到全新的世界,並創新我們的觀點。用寫作來啟發思考,而不要用華麗文藻來堆砌它,因為後者無法讓我們體驗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動與成長。

Powered by ScribeFire.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問題解決, 寫作, 思考, 知識管理, 閱讀。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用寫作來啟發思考-我讀《金字塔原理》〉中有 4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畫龍要點睛

  2.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觀點表達的概念抽象化

  3. jennie表示:

    你好

    我是經濟新潮社行銷,上網看到你的BLOG文章有推薦敝出版社去年出版的<金字塔原理>,

    今年9月份我們會出同作者所寫的第2本<金字塔原理Ⅱ>,

    希望能在我們的網頁及經濟官方部落格轉載你在BLOG上的<金字塔原理>讀後心得,

    當然只會摘錄一段或一點並連結回你的BLOG,

    若你覺得可行,再麻煩你回MAIL給我。

    謝謝^^

  4. jim yeh表示:

    轉載此文章,我認為沒有問題。只要您按照網誌的文章使用授權-創用CC:非商業性,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