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P 噓言行為學

funP 是個不錯的知識分享平台,透過 funP 的推推王,使用者很輕易地分享文章。其他使用者也可表達對這篇文章的意見,包括加入推薦、針對文章留言討論、以及對討論進行「推言」或「噓言」的投票。

每個 funP 的使用者可以透過互動來進行知識分享。對於文章的作者而言,他可以透過文章的推薦情形來了解自己的文章得到那些讀者的共鳴,同時,也可以從文章的討論中得到意見的回饋。

對於文章的讀者而言,他可以表達閱讀文章的心得,透過推蔫、討論、推言或噓言以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並讓作者及其它讀者從這些回饋中得到更進一步省思的機會,以改進文章未盡完善的觀點。

同人喜歡 funP 這個知識分享平台,它讓我可以大量閱讀、多面向思考。甚至對於敏感而不想在個人網誌發表的議論,例如與政治有關的議題,funP 的討論區提供了與他人交換意見的管道。

然而,最近在 funP 討論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讓我領略到了「funP 噓言行為學」,這或許不是平台設計的問題,而是與每個人對待知識的態度有關。

Richter 寫了一篇〈人民感受的問題被推薦到 funP,這篇文章用了 2004 年的一項問卷資料而得到國族認同影響經濟好壞認知的結論。Zulu 認為 2008 年寫的文章卻引用了 2004 年的資料,因此在 funP 予以留言反推薦,而這個意見後來得到 Dennis2008 與同人的贊同,也紛紛留言加以反推薦。

Fauzty 則認為受限於成本的限制,拿前一屆總統選舉的資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表面上這樣的理由似乎可以接受,然而問題是用 2004 年的樣本推論 2008 年的現象,這樣的研究是夠專業而可以被相信的嗎?同人並不認為是如此,因此我在 funP 留言發表我的看法。

結果,我發現 Zulu 等人的反推薦、以及我提出的統計專業問題卻被一路噓到底,我覺得這個現象很有趣,似乎是有人對這篇文章不同看法展現了腦羞成怒的態度,Zulu 對這樣的現象建議了提議記名推噓。

同人理解記名推噓是不容易作到的,因為這牽涉到了使用界面設計的複雜性,同時也會得到「既然敢寫了就別怕被噓。知道誰噓你,難道是要報仇啊?」的批評。

當然這樣的批評同人只會一笑置之,我認為重點其實不在怕不怕別人不認同自己的想法,而在於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在面對歧見的態度為何?是一味地用行為(噓言)打壓對方或屈解他人的想法,還是從別人的不同觀點去了解,我們的觀點否有改進的空間。這就是我所謂的對待知識的態度問題。

有人將這篇文章轉到其他地方猛噓一頓。原則上,我沒有義務回應躲在暗處裡的噓聲。若有信心挑戰我的研究,請光明正大到這裡說明挑戰的理由。

上面這一段話是節錄於 Richter 在他的文章後話,他所提到的「暗處的噓聲」大概指的就是 funP 討論區中的意見吧?但這些意見都不是暱名發表的,何暗處之有?對於 funP 使用者而言,這個知識分享平台是可以縮短作者與讀者隔閡的地方,而 Richter 的本位之見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基於研究方法的專業來看,Richter 那篇文章本來就存在一些缺漏,不過這不是本篇文章的重點,在此同人只想探討暱名噓言者的行為所展現面對知識的態度。研究方法的問題,就留待下一篇再說吧。

限於每個人的知識、背景、生活情境,大家對同一件事的看法都不盡相同,同時很難一概論定是非對錯為何。必須從彼此的理性互動過程來探求洞見,以協助自己提出更全面性的主張。

討論的目的如果是為了理性對話,以找出議論的交集,我們就應該尊重他人的意見,這樣才可以聽到對方所要訴求的重點,而不是一味地捍衛自己所堅信的立場。即使是對於文章的作者而言更是如此,謙虛的態度並不代表我們的無知,相反地,我們會獲得更多知識的回饋。

在 funP 讀者提出對作者文章的批評時,我們可以藉此更了解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只要批評不是對人而不對事,應該是可以進行理性對話來針對事情來做討論的。即使我們認為別人的意見不夠中肯,也應該勇敢地直陳我們不同的觀點,並深入地探求他人訴求的重點。如果只是因為對方所言不中聽,就不去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重點,其實只會框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與格局。

可惜那些噓言者不願理性溝通,選擇在背後用暱名的噓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對留言者的不滿。但這樣只是代表了噓言者不尊重與自己不一樣的想法的行為表現,噓言者所認定的對錯只是我執的表現,這對真理的認識是有很大的阻礙的呀。

同人深切地認為 funP 留言推噓的數字常會讓人混淆,甚至把它當成是否亂評論的依據,這實在是相當大的偏頗呀。留言推噓的數字只能代表看這篇文章的人多數支持或反對留言者的意見,它往往和文章偏好的群聚效應有關,那些多數人的認知與真理是可能會有差距的,而必須要由我們的理性來加以填補。

我們對待他人針對文章內容的批評,如果一開始就認定「一篇好好的文章因為你們偏頗的論斷而被浪費」,這樣是不可能進行理性對話的。因為我們一口咬定對方是偏頗的,對方未獲尊重、我們就聽不到對方訴求的重點、更無法暫緩自己的成見,討論很難變成有品質的對話,演變成針鋒相對的辯論當然是必然的結果。但這至少比暱名噓言者要強多了,至少辯論還有溝通的管道可言,暱名噓言者會讓我們根本找不到溝通對象呀!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寫作,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知識管理, 衝突, 閱讀。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funP 噓言行為學〉中有 6 則留言

  1. Dennis2008表示:

    寫的很好。
    同時,我也佩服您的毅力。

    不過,在下拙見認為現在的人多有溝通障礙,不求甚解又愛堅持己見。
    所以,我還是選擇沉默。(默默按下推文)

  2. billypan101表示:

    針對『留言推噓』再來一次『留言推噓的推噓』

    然後大家一起瘋掉…

  3. jim yeh表示:

    @Dennis2008,謝謝稱讚,其實我只是不信邪罷了,而這過程也讓我不斷省思而成長。

    @Billypan101,所以我才會不認為是平台設計的問題,而是個人面對知識的態度問題呀。

  4. ending表示:

    很多事本來就存在著兩極的看法
    就如同格下喜歡funP
    但對於它以蓋台方式而光火的部落客也在所多是

  5. jim yeh表示:

    每個人都可以表達他的看法,儘管看法兩極,但這也提供了讓我們省思的機會與空間,讓我們的想法更為完備而全面,這才是我這篇文章想要訴求的重點。就如樓上所言的 funP 蓋台的問題,若不是透過大家的意見反饋,加上 funP 團隊的不斷改善,也才能讓 funP 更好呀,不是嗎?

  6. 自動引用通知: door.urs.t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