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焦慮,許多人總是顯得憂心仲仲,並且讓自己身心處在一種緊綳的狀態之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從充滿壓力的生活中解放我們自己,直到身心向我們提出抗議為止。
其實焦慮可以轉化成生命正面積極的力量,在成長過程是不可或缺的,但長期堅持在焦慮的狀況下,卻反而會變成一種執著,結果只是在自尋煩惱而已。尤其是在修行的過程,常會讓人要無可避免地要直接面對焦慮,同人常會感受到一些修行者在無意之間展現出他們對焦慮的堅持。
在法鼓山有一位義工師姐,她曾經提到過自己太晚接觸佛法,浪費了許多時間,覺得自己要更加精進才行。同人和老婆參加法鼓山的活動時常常看到她向一些朋友灌輸一些觀念,也常發現她很忙碌地穿梭在法鼓山的各項活動之中,有時候甚至會常常忙不過來。
我們很久沒看到她了,不過在上週日,同人與老婆帶著女兒到法鼓山禮佛,卻正好與她有一場巧遇。內人本來沒認出她,但經我提醒才認出她,並且和她聊了一下近況。
師姐告訴我們,她前一陣子才做完心導管手術,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只能有所選擇地參與義工的工作,不能讓自己太勞累,什麼活動都參加。結果發現在放下許多事後,生活反而漸入佳境,生命體驗更加充實。
我們聽到師姐這一段的分享,很為她高興,而我也發現與過去相較,她多了一份親和力與同理心,少了一份自我理念的堅持。回到家中的時候,同人告訴老婆:「其實這場大病對師姐而言,不見得是壞事」。
同人相信這場大病讓師姐對人生的看法更為透澈,發現要去除焦慮不在於緊抓著更多的東西,而是必須靜下來,聆聽來至身心所傳達的訊息,這樣才能把不必要的包袱放下,從生活去察覺,讓生命有更深刻而專注的體會。換句話說,當我們懂得受教於焦慮,不再堅持自己對它的抵抗時,我們將可以將它真正地放下。
可是放下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師姐若非人生面臨重大改變,想必也難以體會這個道理,那麼一般人在遇到這種情形時該怎麼辦呢?同人認為關鍵在於是否能觀察自己心念的變化。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在向他人傳達理念時,當別人無法認同我們的觀念時,我們是不是會看到那個因為焦慮而展現出急切的自我呢?
就在前幾天,同學用 MSN 向我分享了他對修行的看法,他也提出了他太晚開始修行的懊悔,於是我對他分享了師姐的故事。不過,我卻發現他似乎也展現了對焦慮的堅持,沒辦法傾聽我所分享的故事,卻一再地想要告訴我他所相信的道理。
在這過程中,我看到了同學急切地想要堅持自己的理念,也讓我看到了「凡抗拒必堅持,接受才會順從」的具體示現。焦慮只有在我們願意面對它、接受它之後才能處理它、及放下它呀,否則永遠都會因為我們的抗拒而堅持與我們作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