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老婆告訴我一個大人讓小孩左右為難的故事。
同人與老婆認識這位小孩的媽媽,她和她老公已經離婚,原本在她有空時就會帶小孩出去玩。不過,最近她的孩子總是表示太熱不想出來,她認為是因為小孩擔心會被爸爸的朋友看到而讓父親不高興。她不希望她和兒子之間的關係因此受到影響,於是採用了哀兵策略反問孩子:難道跟我出來那麼痛苦嗎?
可想而知,這個夾在父母之間的可憐小孩應該會左右為難。小孩或許不能了解為什麼大人不能彼此地和平共處,但我相信他一定能感受到為了迎合大人的需求,卻讓自己左右為難。父母在與小孩之間的關係上的競爭,很容易對小孩的人格發展上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呀。
同人並非教育專家,但從去年開始多了一個爸爸的身份之後,親子教育對我而言,也開始變成生活重要的一環了。而我的生活經驗顯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依照這樣的觀點來看,父母應該把小孩當成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必須尊重他們的人生選擇。也就是讓他們自己選擇成為自己,父母只是站在從旁協助的角色來幫他們做選擇,然而困難的是,父母如何放棄自己的執著以了解小孩的真實需要。
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認為我不做什麼,我就會失去小孩」那就太小看自已與孩子的關係了,因為親情是難以割捨的。或許關係上的衝突正好可做為讓孩子學會如何分清楚自己想要的與別人要他做的分別,這是培養他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形成良好自我分化程度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陪他探索問題,引導他自己思考問題的解答。否則父母處於恐懼當中的恐懼行動只會讓子女學習到恐懼的行為反應模式,這只會阻礙他們正常人格的發展與美好人生的追求呀。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也許這不過是現代人慣有的心結…
這個狀況也許不是單單的親子的教育問題
也許是成人面對自己人生的態度問題
我想,是那種對生活的沒安全感
才會造就那樣的相處或是教育模式吧…
所謂的上樑不正,下樑歪
大概也適用形容這樣的狀況吧~
可樂魔兄所言極是,我最近常有個感覺,孩子常會教導父母很多事呢,只在於我們是不是願意面對自己,面對親人,也就是在 new age 中常聽到的”做自己”。在成為父親之後,更容易體會到這種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