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的時候,很多人喜歡以條列要點來表達觀點。一般而言,條列要點要比平舖直敍還來得簡明扼要,它顯示了作者的重要論點、並讓讀者可以決定是否要仔細閱讀的依據。然而,文章條列要點要寫得好可不簡單,它需要更多的思考。否則即使文章洋洋灑灑地羅列了許多的要點,卻還是讓讀者不知道文章重點在那裡,呈現出觀點的空洞化。這都是因為寫作缺乏「概括性論點」,條列要點沒有展現作者的思考脈絡所致。
例如同人過去在〈畫龍要點晴〉中,就指出兩篇很有價值的文章,因為缺少了「概括性論點」而使文章失色不少,讓人覺得非常可惜。今天,我在 ZDNet 的名家專欄中,又看到〈必須面對的真相─五大程式設計迷思〉也同樣少了「概括性論點」,讓人覺得該篇文章不知要表達什麼重點。同人從空洞的論點背後,看到作者的思考似乎還沒有完成。
為什麼同人這麼說呢?我們看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必須面對的真相」,但文章並沒有指出作者想要訴求的讀者對象是誰。即使從文章內容看來,這篇文章似乎是要寫給程式設計的初學者看,但仍舊沒有告訴我們這些必須面對的真相,其背後真正的目的或代表的意義。
只告訴我們有五大程式迷思,這令人很難了解這「五大迷思」為什麼要擺在一起,因為有人可能會問,程式設計只有這五大迷思嗎?讀者並不能知道不會有第六、甚至第七大迷思了,因為我們對於作者要誰來面對這些迷思、為什麼要面對這些迷思無一知悉。
顯然這篇文章只告訴我們「一些迷思」,卻不知道這些迷思為什麼要放一起。根據明托女士的「金字塔原理」,這樣文章無法形成 MECE,也就是「全無遺漏、互相補充」的結構。
文章以「迷思」,將這五項要點關聯在一起,但「迷思」本身卻是相當空泛的概念,不夠具體了解這五項要點關聯在一起的原因。如果作者能再進一步思考列舉要點的具體關係,指出彼此的相依性,他應該就能發現被它忽略的概括性論點,讀者也比較容易知道他在說什麼。
從一些讀者留言無情的批判可知,不少人認為這篇文章的內容不夠深入,但如果作者在文章結構上,力求「概括性論點」的思考以呈現其觀點的脈絡的話,相信就會讀者看到更有意義而深入的內容,這樣的文章也才不會只是表達作者「所知道的東西」,而是透過探索、思維、及內化出這些知識所產生的「體會與啟發」,這才是文章的真正重點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