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同人在臉書看到一位教授對某一件新聞事件的觀點之後,分享了我的觀感,隨後和 Mark Wu 兄在臉書上交換了對陳為廷事件的心得。同人更深刻地體認到一致原則的整體意涵,這個原則是對話過程尊重行為的核心原則。除了《深度匯談》所提到的觀念之外,同人體認到的一致整體意涵還整合了達賴喇嘛的寬恕和慈悲的觀點、以及《光的課程》在〈行星一〉藍色之光提到的「轉化恐懼與焦慮影像造成妄念成真的思想模式」,它們讓我體會到指責的妄念成真。
那位教授曾經教過同人,他的課讓同人的思想深受啟發,尤其是有關於弗洛姆《逃避自由》、以及《愛的藝術》的觀念,能夠讓人對社會現象有更深刻的看法。但也因為這種思辨方法的訓練,也讓同人有時候不能同意他的看法,甚至感受他陷於二元分裂的思維而顯示出知識的傲慢與偏見,而讓我無法認同。他這次對某件新聞事件批評政府決策觀念的錯誤,並且認定政府的立場偏袒企業,其根本的原因是執政高層腦筋有問題,認為官員們不會思考是一群笨蛋。
當時教授並沒有評論陳為廷事件,但他以陳為廷事件的為例來批評社會認為做人比做事還重要的氛圍。同人不認同這種分裂的二分法,因為問題不是那個比較好,而是自陷於二元對立的陷阱。實際上,做人和做事本來就不是零合的兩難困境,這種假兩難推理(false dilemma)是信念侷限而非真實不虛的實相。同人倒是認為真正值得讓人深刻反省的是,為什麼人會陷入這種死胡同,這樣才會讓人回到真實,不用心智判斷事物的對錯執念而是回到《與神對話》說的創造/體驗/存在的「三位一體」,進入崇高關係的領域,亦即一即一切。
同人認為面對侷限信念二分法虛妄的假相,批判他人是沒有用的,而是需要對話來思考與分享意義,於是我在臉書分享下列感想:
台灣的問題不在領導者和管理者不會思考,而在反對者不會對話促成共同思考與分享意義。
之前我看學生上台罵教長和教長在台下不放棄和學生溝通的方式就很清楚地看到,指責別人要求改變事情是虛妄成真(false to fact)的明顯例子;恐怕沒有比要滿口謊言的人道歉還虛妄的事情了,但它卻出現在我們的社會上,而且這種思想模式還一再的出現。
當你用人身攻擊指責他人的時候,你的信念創造了事情不能改變的實相,你的言行宣告了你的矛盾,然後讓你體驗到你一手創造的衝突情境;你罵官員笨蛋要他變聰明,卻從來沒有對話讓這個社會共同省思來擴大覺知,笨蛋其實是你的信念而從來不是真相。
上面同人在臉書的分享提到「虛妄成真」,在這幾個禮拜中,除了陳為廷事件外,讓同人感受到更強烈的虛妄成真的事件,就是前一陣子發生駭人聽聞的學童被割喉之凶殺案件。尤其同人身為人父,這則社會新聞更是讓我感到很難過。只是為了想坐牢就可以傷害無怨無仇、天真無邪的孩童,這是何等虛妄的事情,可是因為相信這樣的信念,卻讓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廢死聯盟」竟然還說殺人者是弱勢而行凶,所以社會應該原諒他,必須廢除死刑。為了堅持己見的想法而拒絕面對事實,即使會危害到社會也在所不惜,這不是慈悲的真相,而是妄念成真的虛妄。
妄念成真的基礎是二元對立的分裂,所以不管是陳為廷事件或是廢死議題的爭議都創造了對立的實相。於是爭辯「禮貌是不是最高道德標準」?或是「誰是弱勢者需要被保護」?這些問題根本都不是本質所在,於是我們落入了「不是這個,就是那個」的暴政,這種暴政讓我們集結認同者攻擊對立的一方,讓我們去指責別人,卻忽略了發生事件背後存在一體的關連。我們的妄念成真使我們看不清楚事物的本質,我們只能看到事物表相而離真相愈來愈遠。
《奇蹟課程》說:「存心判斷他人,無意於真相,是你遠離平安的最大原因」不平安不是意識到存在差異與分歧,而是因為對它判斷而產生分裂的對立,判斷根本沒辦法讓人求得真相。奇蹟課程說:「你的判斷是對還是錯,結果並不重要。不論對錯,你都已把信心置於虛妄之物上了。任何判斷都無法避免這種後果,因為它意味著,實相是可以任君取捨的」。其實分裂只是一種幻覺,事物存在於一個更大的整體,它具有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本質,即使表相看到許多的差異和分歧,但其共同本質卻是一致的。
如果注意差異表相背後存在共同的本質,我們就更能體會到要更有效的溝通,必須試圖從辯論二元分立的焦點回到對話共享整體的意義上。然而在台灣我們看到不同意見的溝通,很少看到有尊重談話者的表現。我們看到人身攻擊的指責成為訴求的指責,就像「無能」、「迂腐」、「笨蛋」、「滿口謊言」、「不知悔改」、「不適任」等批評,多半都只是因為看到他人言行的差異,而不將之視為「正當」的個體來尊重,卻忽視整體脈絡本質真相的反省與思考。
對話和辯論的差別,在於前者從分歧中尋求整體一致的智慧,而後者堅持立場以對抗他人的意見。同人同意 Mark Wu 提到「我們都在共同經歷這一段」以尋求對話的智慧,他說年輕人的膽量是可以很大的,但是智慧是需要經驗跟時間累積的。他認為教育部長需要更大的智慧來處理學生的問題,即使當時以柔軟的態度緩和衝突,但這都可能是表象。他說:
如果教長有再繼續找學生溝通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影響。那麼這就是大智慧;如果表面柔軟,私下卻不願再做任何溝通,這就不好了。至少陳為廷願意道歉,忍一時之氣,讓大家別聚焦在禮貌而是抗議的內容,這是好的。我希望部長能有大智慧,把時間拉長來看,思考台灣的未來,而不是一時的禮貌問題。
從 Mark Wu 的談話中,同人更深刻地體認到對話尊重行為對應一致的原則所代表的內涵。我想到重視對話的達賴喇嘛的叮嚀,他呼籲政治領袖不要依賴武力,指出在二十世紀後半,對話、共存(co- existence)的精神變得很重要,並且應該要重視慈悲的價值、認知差異,並追求共同點,做到共存,並且還強調對話是以非暴力為基礎、最後還要有願景, 善於溝通,當然誠實、誠信也相當重要。
剛好最近也閱讀了《寛恕: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看到達賴喇嘛提到事物的本質是空無,而空無的概念正是體認到「互為因緣,相互依存」的智慧,這樣的觀念正好也呼應在對話中尊重談話者的一致原則:
生命的真相是一個整體的總和,所有的事情都互相關聯,沒有事是獨立無依的。
互為因緣的觀點會減少強烈的佔有與執著心—因為沒有什麼事物是值得強烈地佔有的。
從達賴喇嘛空無的智慧我們能夠更深刻體認到尊重的意涵,以慈悲和非暴力的觀點,讓我們看到具體分歧的背後存在整體相互依存的一致本質的概念,對話者彼此在一體之中相互依存,而不是彼此分裂的相互對抗,這是受到恐懼和焦慮影像的信以為真。
因此用「互為因緣,相互依存」的智慧看待社會上相互對立的指責,我們會知曉那些都不是真相而是幻相,只有信以為真才會讓我們經驗到妄念成真的經驗,我們可以擴大覺知來破除這些經驗,因為它們不是真實的,我們也不需要體驗它們。取代二元對立的批判,我們需要在對話中尊重差異的個體,使用一致的原則讓人體驗到更大的整體,這樣才能覺知到智慧的真實面貌。
重新憶起並再讓自己再成為整體(re-member),尊重他人並改變在行為或是言語中施加暴力的習氣。一旦我們理解所有事物皆存在同一個整體,就不會強加他人不要的東西在他人身上,因為這必然會讓自己承受到相對的痛苦。尊重他人的快樂比辯論獲勝還能得到更大的快樂,因為一致的原則讓我們成為整體,這才是真理的存在。從《光的課程》同人在〈行星一〉藍色的智慧之光中感知到它,而在綠寶石的創造之光把它表達出來。
自動引用通知: 崇尚成功與不滿之情 « 同人的生活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