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管理

我看「算計」與「計算」的弔詭

昨天在臉書看到曾經教過同人,曾經是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院長的吳宗成教授在臉書分享算計與計算的弔詭,啟發同人思考在管理上的應用,讓我以這篇文章分享整理後的讀後心得。 閱讀全文

分類: 問題解決, 學習, 專案規劃, 專案風險, 思考, 生活感觸, 策略, 職場, 開發流程, 閱讀 | 1 則留言

誰是政策的當責者?

同人不知道馬總統是否了解賦權的觀念,並和行政部門之間維持彼此間權責的平衡,但可以確定的是按照名嘴的意見來領導行政部門顯然並不是好主意。此外,同人在證所稅的政策中看到 A 和 I 互動的藝術,這恐怕是劉憶如部長所要學習的課題。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問題解決, 溝通, 生活感觸, 職場, 閱讀, 領導 | 2 則留言

把抽象化當技術的繆誤

所謂的抽象化思維就是從不同觀點的互動中,經由演化而創造出全新的不同觀點;它既不是業務觀點也不是技術觀點,而是彼此交織之後產生有用的解決問題觀點。其實把抽象化當技術的繆誤,不單單只出現執著於業務觀點的情形,執著於技術觀點也會犯了相同的錯誤;以為堅守特定觀點就可以解決問題,然而這樣的繆誤讓我們缺乏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彈性呀。 閱讀全文

分類: 分析設計建模, 問題解決, 專案團隊,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職場, 衝突 | 發佈留言

在人後道人短的時盤

最近太陽進入同人命宮,也該繼續寫文章在網誌上發表了,不過同人最近碰到了一件事,讓我停下來正在寫作的文章,先來寫一篇分析這個事件時盤的文章。這個時盤是某個人在網路上在人後評斷是非的時盤。 閱讀全文

分類: 占卜, 專案管理, 時盤分析, 開發流程 | 1 則留言

對於「做好產品」還沒說清楚的觀念

在同人簡要地回覆學長的留言之時,其實在我心中對於「做好產品」有一些還沒表達清楚的觀念。想等到有空的時候再補充我的想法,雖然後來看到學長說他不再寫文章與人爭辯了,但這些觀念其實不是為了爭辯而產生的,而是為了對話以分享意義,所以我還是決定把它們寫出來。 閱讀全文

分類: 品質文化,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策略, 行銷 | 1 則留言

做好產品一定能賺到錢?

「好產品不一定能賺到錢」並不是一項迷思。其實它告訴我們一項真理:人想要靠開發出好產品而賺到錢,除了需要有能力把產品做出來之外,還需要其它因素的配合;把各種可能的因素加在一起,我們通常會通稱它叫機運。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品質文化, 思考, 生活感觸, 組織, 職場, 領導 | 2 則留言

軟體開發團隊的官僚特性

在今年過農曆年前,看到以前閱讀《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第二卷):第一級評量》所做的筆記,引發同人想要寫一篇文章探討軟體開發團隊的官僚特性。但由於工作轉換及其它寫作計劃的原因,直到現在才有時間分享我對軟體開發團隊的官僚特性之心得。 閱讀全文

分類: 品質文化, 問題解決, 寫作, 專案團隊, 溝通, 生活感觸, 系統思考, 職場, 閱讀, 領導 | 4 則留言

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不要盲目的 BDD / TDD,我對寫測試的看法〉,看完作者 XDite 反對不論如何都要導入 TDD 的理由,讓同人想提出我對這篇文章的看法。 閱讀全文

分類: 利害關係人, 品質文化, 問題解決, 專案團隊,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職場, 開發流程 | 21 則留言

從公共建設的系統失常看系統開發的複雜性

要認識系統開發的複雜性,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忽略它會讓我們和湊熱鬧的外行人一樣,從他人系統失敗的經驗中只能看得到表相;以為這只是犯了離譜的技術或方法論的錯誤。 閱讀全文

分類: CNet/ZDNet, 利害關係人, 問題解決, 寫作, 專案監控, 思考, 溝通, 生活感觸, 職場, 開發流程 | 2 則留言

絕對支持品質流程的宣稱

在公司高層這種態度和形成的公司文化氛圍之下,公司產品最後會變成「把做好的東西丟到牆的那一邊去」就不足為奇了。再加上以西方優越感產生文化的價值批判,在這種情況之下,QA 對產品品質的提昇有多少著力點呢?同事丙的離開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閱讀全文

分類: 品質文化, 問題解決, 寫作, 專案團隊, 溝通, 生活感觸, 職場, 領導 |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