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喜愛思考、閱讀、探求真理以滋長心靈,以本網誌記錄生活體驗上的所思所言。 網誌資訊
文章彙整
- 2023 年 3 月 (5)
- 2023 年 2 月 (3)
- 2020 年 8 月 (1)
- 2020 年 7 月 (2)
- 2020 年 6 月 (4)
- 2020 年 5 月 (6)
- 2020 年 4 月 (2)
- 2020 年 3 月 (1)
- 2017 年 11 月 (2)
- 2017 年 7 月 (3)
- 2017 年 5 月 (2)
- 2017 年 1 月 (6)
- 2016 年 11 月 (1)
- 2016 年 2 月 (2)
- 2016 年 1 月 (1)
- 2015 年 12 月 (2)
- 2015 年 11 月 (6)
- 2015 年 10 月 (8)
- 2015 年 9 月 (6)
- 2015 年 8 月 (4)
- 2015 年 7 月 (9)
- 2015 年 6 月 (1)
- 2015 年 5 月 (1)
- 2015 年 4 月 (1)
- 2015 年 3 月 (2)
- 2015 年 2 月 (3)
- 2015 年 1 月 (1)
- 2014 年 9 月 (1)
- 2014 年 6 月 (1)
- 2014 年 5 月 (1)
- 2014 年 4 月 (1)
- 2014 年 3 月 (1)
- 2014 年 1 月 (3)
- 2013 年 12 月 (1)
- 2013 年 10 月 (1)
- 2013 年 9 月 (2)
- 2013 年 8 月 (1)
- 2013 年 4 月 (2)
- 2013 年 3 月 (1)
- 2013 年 2 月 (2)
- 2013 年 1 月 (1)
- 2012 年 12 月 (3)
- 2012 年 11 月 (3)
- 2012 年 10 月 (5)
- 2012 年 9 月 (2)
- 2012 年 8 月 (2)
- 2012 年 7 月 (6)
- 2012 年 6 月 (2)
- 2012 年 5 月 (6)
- 2012 年 4 月 (3)
- 2012 年 3 月 (1)
- 2012 年 1 月 (2)
- 2011 年 12 月 (1)
- 2011 年 11 月 (2)
- 2011 年 10 月 (1)
- 2011 年 9 月 (1)
- 2011 年 8 月 (3)
- 2011 年 7 月 (3)
- 2011 年 6 月 (2)
- 2011 年 5 月 (2)
- 2011 年 4 月 (2)
- 2011 年 3 月 (2)
- 2011 年 2 月 (4)
- 2011 年 1 月 (3)
- 2010 年 12 月 (2)
- 2010 年 11 月 (5)
- 2010 年 10 月 (2)
- 2010 年 9 月 (7)
- 2010 年 8 月 (5)
- 2010 年 7 月 (6)
- 2010 年 6 月 (4)
- 2010 年 5 月 (1)
- 2010 年 4 月 (6)
- 2010 年 3 月 (3)
- 2010 年 2 月 (2)
- 2010 年 1 月 (5)
- 2009 年 12 月 (6)
- 2009 年 11 月 (2)
- 2009 年 10 月 (5)
- 2009 年 9 月 (6)
- 2009 年 8 月 (6)
- 2009 年 7 月 (6)
- 2009 年 6 月 (4)
- 2009 年 5 月 (3)
- 2009 年 4 月 (3)
- 2009 年 3 月 (4)
- 2009 年 2 月 (5)
- 2009 年 1 月 (8)
- 2008 年 12 月 (7)
- 2008 年 11 月 (7)
- 2008 年 10 月 (10)
- 2008 年 9 月 (5)
- 2008 年 8 月 (9)
- 2008 年 7 月 (6)
- 2008 年 6 月 (3)
- 2008 年 5 月 (4)
- 2008 年 4 月 (10)
- 2008 年 3 月 (6)
- 2008 年 2 月 (7)
- 2008 年 1 月 (10)
- 2007 年 12 月 (10)
- 2007 年 11 月 (7)
- 2007 年 10 月 (9)
- 2007 年 9 月 (18)
- 2007 年 8 月 (12)
- 2007 年 7 月 (14)
- 2007 年 6 月 (8)
- 2007 年 5 月 (16)
- 2007 年 4 月 (19)
- 2007 年 3 月 (16)
- 2007 年 2 月 (7)
- 2007 年 1 月 (7)
- 2006 年 12 月 (3)
- 2006 年 11 月 (4)
- 2006 年 5 月 (1)
- 2006 年 4 月 (2)
- 2006 年 3 月 (3)
- 2006 年 2 月 (2)
- 2006 年 1 月 (4)
文章分類
-
最新文章
目前星體位置
最新迴響
- 「「星座統計學:揭秘你與他人的星座相容性」 - starday.cc」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不是統計學〉發佈留言
- 「開始學占星後我不再批判任何人了 |占星學的三大勢力 |占星如何自學 |【學占星的人命不好】 - 港台免費玄學網」於〈占星學的三大勢力(下)〉發佈留言
- 「YJ」於〈早餐店內的語意瞹眛〉發佈留言
- 「幫幫我」於〈從海砂屋陰影學到的教訓〉發佈留言
- 「英雄悲歌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黃道十二星座的原型〉發佈留言
- 「焦油坑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如何在系統失敗前發現錯誤〉發佈留言
- 「jim yeh」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ICO」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萬惡淫為首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運勢為什麼只看太陽星座〉發佈留言
網路資源
IT 網站鏈結
其它鏈結
親友網誌鏈結
管理界面
每月彙整: 2015 年 8 月
氣質占星學:社群主義的研究【一】
我們可以把占星學更進一步跟這四種氣質分類結合,也就是氣質占星學的研究。 首先同人探討社群主義,這個名詞是採用王凱琳的獨創首例,她提到在凱氏分類氣質的監護者,她認為符合 1980 年代開始掘起的社群主義的基本精神,所以就用這個名詞來代表這個性格的族群。 社群主義氣質是感官型認知功能加上判斷型的反應態度,這群人是很腳踏實地地按步就班,不好高騖遠。他們謹慎、努力、可靠,很有組織性,有紀律,尊重制度且服從權柄,是所有團體社會裡最能支持現狀以穩定發展的重要棟樑。[1]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社群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是 SJ 氣質,MBTI 屬於 ISTJ。 閱讀全文
用占星盤解讀心理類型
根據心理類型的理論模型,用占星盤可以詮釋出與心理測驗大致吻合的結果,代表占星學和心理類型以上的整合是可行的。接下來,同人會驗證更多占星盤來證實以上心理類型的適用性。發展心理類型占星學,占星學的類化可以更細緻化詮釋人們的性格差異性,可以說是占星學非常有趣的應用呀! 閱讀全文
占星學的三大勢力(後記)
同人一直都不是一位乖學生,但也因為如此我才能夠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方式沉浸在占星的樂趣中,就像塔羅牌的原型也是離開丁老師研究它和占星學的關係。在 2012 年開始寫〈占星學的三大勢力〉時,一直以為丁老師推崇弗洛依德的心理學,而我傾向於接受榮格的心理學概念,所以才會和老師走不一樣的路。但等到將近 3 年,寫完〈占星學的三大勢力〉才發現,其實我是從精神分析學派走向人本心理學的新精神分析學派,除了榮格以外,還結合了阿德勒和弗洛姆等人的理論。關於占星學,從探索者的探索真理到同人的類族辨物,我一直只是想要做自己呀! 閱讀全文
占星學的三大勢力(下)
占星學的行為觀點強調個體的客觀行為,而不在乎個體的主觀想法。它符合科學的實證主義哲學,但卻容易使人把命運從客觀的行為中抽離,而忽視生命存在意義的主體性。這樣人生將會變得重視表相與追求平庸,而使精神生活變得乏善可陳。於是,人們開始會想要去追求生命的意義,藉由認識自身的獨特性來達成個體自性的實現,而逐漸將占星學的行為觀點轉變為占星學的認知觀點。
占星學的行為觀點重視趨吉避凶,它是來自生物本能的驅力,而占星學的認知觀點所強調的生命意義則是意識生命渴望自性的實現。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類與其它生物的不同,在於具有更高的意識主宰行為。他指出本能為人類存在的弱項,意識為人類存在的強項,也就是相較於本能反應,人類的自由意志對命運有較高的影響。換言之,人類有能力意識到改變的需求,並尋求改變的有力行為,設法盡力使自己學習改變行為,然後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