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喜愛思考、閱讀、探求真理以滋長心靈,以本網誌記錄生活體驗上的所思所言。 2023 年 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網誌資訊
文章彙整
- 2020 年 8 月 (1)
- 2020 年 7 月 (2)
- 2020 年 6 月 (4)
- 2020 年 5 月 (6)
- 2020 年 4 月 (2)
- 2020 年 3 月 (1)
- 2017 年 11 月 (2)
- 2017 年 7 月 (3)
- 2017 年 5 月 (2)
- 2017 年 1 月 (6)
- 2016 年 11 月 (1)
- 2016 年 2 月 (2)
- 2016 年 1 月 (1)
- 2015 年 12 月 (2)
- 2015 年 11 月 (6)
- 2015 年 10 月 (8)
- 2015 年 9 月 (6)
- 2015 年 8 月 (4)
- 2015 年 7 月 (9)
- 2015 年 6 月 (1)
- 2015 年 5 月 (1)
- 2015 年 4 月 (1)
- 2015 年 3 月 (2)
- 2015 年 2 月 (3)
- 2015 年 1 月 (1)
- 2014 年 9 月 (1)
- 2014 年 6 月 (1)
- 2014 年 5 月 (1)
- 2014 年 4 月 (1)
- 2014 年 3 月 (1)
- 2014 年 1 月 (3)
- 2013 年 12 月 (1)
- 2013 年 10 月 (1)
- 2013 年 9 月 (2)
- 2013 年 8 月 (1)
- 2013 年 4 月 (2)
- 2013 年 3 月 (1)
- 2013 年 2 月 (2)
- 2013 年 1 月 (1)
- 2012 年 12 月 (3)
- 2012 年 11 月 (3)
- 2012 年 10 月 (5)
- 2012 年 9 月 (2)
- 2012 年 8 月 (2)
- 2012 年 7 月 (6)
- 2012 年 6 月 (2)
- 2012 年 5 月 (6)
- 2012 年 4 月 (3)
- 2012 年 3 月 (1)
- 2012 年 1 月 (2)
- 2011 年 12 月 (1)
- 2011 年 11 月 (2)
- 2011 年 10 月 (1)
- 2011 年 9 月 (1)
- 2011 年 8 月 (3)
- 2011 年 7 月 (3)
- 2011 年 6 月 (2)
- 2011 年 5 月 (2)
- 2011 年 4 月 (2)
- 2011 年 3 月 (2)
- 2011 年 2 月 (4)
- 2011 年 1 月 (3)
- 2010 年 12 月 (2)
- 2010 年 11 月 (5)
- 2010 年 10 月 (2)
- 2010 年 9 月 (7)
- 2010 年 8 月 (5)
- 2010 年 7 月 (6)
- 2010 年 6 月 (4)
- 2010 年 5 月 (1)
- 2010 年 4 月 (6)
- 2010 年 3 月 (3)
- 2010 年 2 月 (2)
- 2010 年 1 月 (5)
- 2009 年 12 月 (6)
- 2009 年 11 月 (2)
- 2009 年 10 月 (5)
- 2009 年 9 月 (6)
- 2009 年 8 月 (6)
- 2009 年 7 月 (6)
- 2009 年 6 月 (4)
- 2009 年 5 月 (3)
- 2009 年 4 月 (3)
- 2009 年 3 月 (4)
- 2009 年 2 月 (5)
- 2009 年 1 月 (8)
- 2008 年 12 月 (7)
- 2008 年 11 月 (7)
- 2008 年 10 月 (10)
- 2008 年 9 月 (5)
- 2008 年 8 月 (9)
- 2008 年 7 月 (6)
- 2008 年 6 月 (3)
- 2008 年 5 月 (4)
- 2008 年 4 月 (10)
- 2008 年 3 月 (6)
- 2008 年 2 月 (7)
- 2008 年 1 月 (10)
- 2007 年 12 月 (10)
- 2007 年 11 月 (7)
- 2007 年 10 月 (9)
- 2007 年 9 月 (18)
- 2007 年 8 月 (12)
- 2007 年 7 月 (14)
- 2007 年 6 月 (8)
- 2007 年 5 月 (16)
- 2007 年 4 月 (19)
- 2007 年 3 月 (16)
- 2007 年 2 月 (7)
- 2007 年 1 月 (7)
- 2006 年 12 月 (3)
- 2006 年 11 月 (4)
- 2006 年 5 月 (1)
- 2006 年 4 月 (2)
- 2006 年 3 月 (3)
- 2006 年 2 月 (2)
- 2006 年 1 月 (4)
文章分類
-
最新文章
目前星體位置
最新迴響
- 「幫幫我」於〈從海砂屋陰影學到的教訓〉發佈留言
- 「英雄悲歌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黃道十二星座的原型〉發佈留言
- 「焦油坑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如何在系統失敗前發現錯誤〉發佈留言
- 「jim yeh」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ICO」於〈不要把 TDD 和做測試混為一談〉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萬惡淫為首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命、緣、輪迴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運勢為什麼只看太陽星座〉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運勢為什麼只看太陽星座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性格是星座磁場感應嗎?〉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性格是星座磁場感應嗎?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不是統計學〉發佈留言
- 「星座專家不告訴你的占星知識—星座不是統計學 « 同人的生活派對」於〈占星學的三大勢力(上)〉發佈留言
網路資源
IT 網站鏈結
其它鏈結
親友網誌鏈結
管理界面
分類彙整: 學習
民權思想與自我組織
這清楚揭示了《民權主義》正是 國父承襲中國古代民權思想的思維,順應世界潮流,決心推翻帝制並且建立共和,以實現大同世界的理想。這也就是《易經》中《乾》卦用九的「見群龍無首,吉」的願景,當人民的智識已開化,不再依賴君權來領導人民,而是以民權讓人們自己能夠為自己作主,以公民意識來與社會做良性互動。社會也就可以透過群體的自我組織的演化達成去中心化的群智,這樣就不再需要有皇帝,人們也就不用為爭權奪利而爭鬥。
這就是一種去核心化的過程,當然,我們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遠,要免除對核心的依賴談何容易?不要說在政治領域中,雖然現在沒有人可以搶著做皇帝,但大家對總統大位的思維跟君權時代的皇帝並沒有差太多,人們期待強而有力的人來領導,而忽略積極自由須有獨立思考的創造力與對生命的感受能力,這樣更讓政客有政治操作的空間來為自己擴權,日益激烈的對立和內耗已經腐蝕社會進步的根基,民意已經變成鬥爭工具的同義詞。
就連在臉書「公民自我組織實驗室」社團,自我組織其實並不是一個容易了解的觀念。但有人對去中心化的觀念模糊,卻總是放不下對核心的依戀,還是以中心化的思維在解讀去中心化。記得曾經在其它社團,我就很不能接受對去中心化的中心化偏見,那時我就知道要宣揚自我組織的概念並不是容易的事,於是毅然決然地創立本社團。然而今天縱然遭遇更大的阻礙,我還是會繼續孤獨前進,因為我知道孤獨者並非孤單,而我做的事並不容易卻是單純的事。 閱讀全文
不是只有自由主義才叫民主
自由主義只不過是實現民主精神的一種觀點。而從西方文明發展的歷史也可以發現,自由主義的濫用,也扭曲民主政治而形成民粹主義的亂象。所以把自由主義當成民主主義核心,其實只是一種民主政治核心化的妄念,並非民主政治的真相。
民主政治的發展,其實是在政治領域上去核心化過程的一環,民主在政治上所努力的成果一直都是全人類共同的資產。 閱讀全文
慈濟宣布內湖園區撤案的時盤分析
一宮中有水海相會與十宮土星相刑,水星代表口舌糾紛,海王星有混淆虛幻之象,與土星的凶象位則代表與政府體制的限制與壓力。同人認為此星體呈相至少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個解釋是體制上的限制招來人們對慈濟無謂的批評,有很多批評都是根據傳聞而不是基於事實根據的;另一個解釋則是海王星代表不相關的人、也代表宗教相關的人物,所以釋昭慧法師為慈濟與台北市政府槓上,從時盤上看到這在過程中,讓慈濟承受巨大的壓力與批評,即使這些評論多半是虛妄不實的,仍為慈濟帶來極大的負擔。 閱讀全文
XML 格式轉換的宣告式語意
從〈查詢的宣告式語意〉提到的實作中,我們可以發現有關資料搜尋的一種設計抽象概念,可以用相同的模式應用在不同的資料結構上,例如從 XML 文件中搜尋特定的資料節點。同人曾經用過宣告式語意實作轉換期貨交易 Span 檔案,將 XML 資料格式轉換成某種特定格式的資料檔案,程式碼的寫法比傳統的命令式語意寫法更為精簡而直覺。 閱讀全文
查詢的宣告式語意
本來第二篇打算要寫剖析命令列的宣告式語意,不過同人覺得我原先的設計還不夠好,於是就暫時先把它擱置下來。結果一擱就擱了好久,慢慢地也讓我覺得沒有必要重新實作命令剖析列的宣告式語意,因為畢竟會使用到的機會並不多。其實命令列剖析的宣告式語意和前一篇文章的設計原理應該是一致的,因此同人後來決定要跳過它。剛好近看到有朋友討論相關的議題,激發我完成系列文章的動力,這一篇所要探討的主題正是有關於查詢的宣告式語意。 閱讀全文
突破團隊效能的瓶頸
大家的討論圍繞在團隊如何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假如團隊成員每一個人都能在各方面領域有夠水準的表現,那麼團隊必然會有高效能的產出。不過同人在過去的軟體專案開發經驗中體驗到,讓成員學習成長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領導者必須有耐心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促進成員的學習成長,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這讓同人想到從另一種觀點去思考跨領域團隊的問題,我認為也許不是期待成員具備跨領域的技能,而是運用限制理論的觀點來突破團隊效能的瓶頸。 閱讀全文
訊息拆解組合的宣告式語意
一般而言,程式碼的立即運算是比較符合人們想法直覺的演算法,也就是依據上一個運算的結果來決定後續的演算邏輯。但對較複雜的程式邏輯而言,立即運算常會形成多重運算路徑的歧路而使程式的開發與維護變得更繁複,面對這種狀況也許我們需要採用另一種典範來簡化設計;也就是延後運算的處理,等到需要得到答案時才一次求解計算出結果,省卻許多繁複的條件判斷或迴圈的控制。在這裡同人想發表一系列文章分享四種不同主題延遲運算,它們都是以 C++ 語言實作的延遲運算,包括訊息拆解與組合、拆解命令列、資料表的查詢、以及搜尋 Xml 找到符合的資料。
首先,這一篇文章我們先來談談延遲運算在訊息拆解與組合的應用。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