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望

同人最近看了「擋門哥」的影片新聞。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擋門哥」為了揪出在捷運偷喝飲料的乘客,擋住車門不讓車門關閉,影響到其他乘客的權益,這樣的行為是正義感過了頭,而且也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雖然在捷運上飲食的乘客被處罰了新台幣 1500 元,但他的妨礙車門關閉的危險動作,同樣也被罰款新台幣 1500 元。

不過,同人看這則新聞,倒是覺得「擋門哥」的事件突顯了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望,看到了不公平的事情,沒辦法坐視不理,即使反抗的行為會讓自己更加吃虧,仍然還是要對不公平的事情,採取報復性的手段來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擋門哥」用那麼激烈的方法檢舉在捷運上吃東西的情侶,以常理來推斷,我想他可能是勸阻過他們而未果,但那對情侶不理會或在言語之間發生爭執,才會發生「擋門哥」妨礙捷運列車門關閉的事件。當然這麼激烈的手段必須付出相對的代價,「擋門哥」必須付出新台幣 1500 元的罰金,再加上現場民眾的指責。或許「擋門哥」並不知道妨害捷運車門的代價會這麼高,不過要理直氣壯地挺身而出,也是需要相當的勇氣才做得出來,即使是因為無知而產生魯莽的行為。

不過,對於「擋門哥」有勇氣挺身而出來制止在捷運上吃東西的違規行為,即使他欠缺思考的莽撞行為影響了其他的乘客,但他的觀念絕對是正確的。在捷運上吃東西是違規的行為,檢舉他人違規,本來就是良好市民應該盡的責任。可是在現場的乘客沒有一個人稱讚他,卻很多人都指責他妨害車門關閉,浪費許多人的時間,而不去探究事情的因果關係。浪費大家時間的始作俑者,是在捷運上吃東西的那對情侶,而不是「擋門哥」;只是為了發出不平之鳴,他卻成為眾矢之的,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現象。

違規者
繼續 停止
旁觀者 制止 (-1,-1) (2,1)
姑息 (0,2) (1,0)

 
同人認為可以用賽局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對於捷運上有人違規,旁觀者可以採取制止或姑息的行動,而當旁觀者對違規者採取制止或姑息的行動之後,違規乘客可以選擇是否停止違規的行為。情況就像上面償付表所示,雖然出面制止讓違規者停止違規的行為,可以贏得喝采,而違規者也可以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而獲得雙贏的結果。但也有可能旁觀者出面制止,違規者根本無動於衷,那麼旁觀者花費心力卻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而違規者也會因為旁觀者的報復的反制而吃虧,結果兩人將會得到雙輸的結果。

所以如果旁觀者不願承擔制止違規者的壞處,那他可能會選擇姑息對方的行為。就像影片中現場人們對「擋門哥」行為的反應可以看到的心態一樣:那對情侶在車上吃東西又沒有影響到我,又不干我的事,我何必多事出面制止,那純粹是無聊找自己麻煩的舉動。而且旁觀者可能並不想當壞人,認為如果違規行為真的需要被制止,也不用自己出面去招惹這個麻煩,所以會傾向姑息其他乘客違規的行為。

然而,如果大部分的人都對違規者採取姑息的行為,違規者當然不會停止違規,因為違規對他而言有好處,否則如果可以遵守規定沒有必要違規來找自己麻煩。如果沒有人會出面舉發自己的違規,那又更增強了違規行為的好處,也就是不用對自己的違規行為負責。結果從償付表我們可以看到旁觀乘客姑息,違規乘客在眾目睽睽之下繼續違規正是這一場賽局的均衡點。

所以說人們對違規的行為視而不見,其實是經過利害得失算計的結果,只要不「直接」侵犯自己的利益都沒關係。但沒想到出現一個不知好歹的「擋門哥」這麼白目,用這麼激烈的手段延誤列車的運行,以用來揪出在捷運違規喝飲料的情侶。難怪「擋門哥」的處境會如此艱難,因為他期望的是道德上的公理和正義,可惜這些抽象的原則在別人眼中却可能並不值得一顧。

但仔細想想,如果只要違規者的行為不影響到自己,就不去制止違規者違規的行為,那麼對這個社會會發生什麼影響?很顯然地,愈來愈多人會傾向不守法,因為不守法比守法還要得到更多利益,相當於我們的社會將會對守法者施以懲罰,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這就是同人之前在〈人為什麼不相信社會〉這篇文章所提到「貧困的牢籠」的現象:

這種情況一般來自於人們在長期互動中所形成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文化,尤其是肇始於協調失敗的歷史經驗,從而與信心博奕有關--因為擔心別人不去選擇一個對大家更有利的策略,所以自己也不去選擇一個人人有利的策略--最初的協調失敗使人們對協調失去信心,最後形成了一種跳脫不出的牢寵陷阱。董自強(2010),《我不要當負翁!-教你如何經濟思維》,p.124,深思文化。

當然,人想要追求更高的效益,有時候必須犧牲某部分的公平和正義,但反過來看,一個缺乏公平正義的社會,也會阻礙人們對效益的追求。人有時候寧願損失,也要對不公不義之事加以反抗,即使自己吃虧,也會採取報復手段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說到底,人性對社會公平正義還是有非常深刻的期望,不要說在捷運上違規吃東西只是一件小事,漠視它的嚴重性是讓人們對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失望,以致於最後讓人無法再相信社會。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分類: 問題解決, 思考, 新聞, 生活感觸。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