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變革,組織轉型及改造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有效途徑;然而,本書作者丹娜‧左哈爾(Danah Zohar)卻提醒我們小心「轉型的謊言」,他認為大部分的轉型計劃由企業領導階層擬定,希望進一步控制市場或員工,視轉型為打擊對手的進階手段。而這些企業領導遵循著僅知的方法晉陞至領導階層,但實際上自己卻畏懼改變,所以轉型實質上不會有太多根本基礎的改變。
因此丹娜指出了任何改變都要有意義的關鍵,也就是說改變的人應該瞭解問題所在、必須瞭解為何需要改變。「改變」和「意義」這兩個概念必須要連結在一起,也就是瞭解企業本身的「身為」(Being)及「作為」(Doing);同時她也強調沒有速成的轉型,真正的轉型須從企業本身意義思考,核心價值、組織管理、人力技術及相關的基礎建設都必須作根本而徹底的重新創造,將會是一條長遠而漫長的道路,而透過新科學-「量子思維」的概念運用在企業管理上,可以帶來更具有創造性的作法。
身為資訊科技專業人員的我,由於我也是具有理工的背景,對於如何將科學的認知運用在商業領域上,一直都有相當濃厚的興趣。而量子物理學一直都是我感興趣的領域,它比較像我所相信的「新時代」 (New Age)的思維-「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存在的意義是讓我們參與、體驗並共同創造自己的實相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而這本書的觀點不謀而合地直指這真理的核心,同時也帶給我許多關於組織管理的一些創見及對於過去工作經驗的自我省思,可說是獲益良多。以下,茲將我閱讀此書感受較為深刻的部分,分享如下:
- 打破需求的層次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70年所提出馬氏需求階層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是常被運用來解釋人類心理需求。此理論將人類需求區分成生理、安全、愛與隸屬、尊嚴及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包含認知及審美需求),低層的需求必須被滿足為止然後才會注意到高層需求;但這樣的模式容易把高層的需求當成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我的基本需求尚未滿足,沒有多餘的心力去管理想及自我實現」。
也就是把物質、個人、社會及性靈等需求分割了;但人的需求是整體,是無法分割的。同樣地,希望運用每個成員的潛能,經由改變及複雜化而成長的組織,也應該注意每位成員的整體需求。需求是整體的,同時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就是對於意義的追求,才是最根本最基本的。
本書作者丹娜以馬歇爾1996提出的《自我的層次》(見圖)取代馬斯洛需求階層,將性靈需求(即量子自我)擺在中央,強調這項需求是其他各項的原動力及基礎。丹娜認為所有根本的轉型,最終都是精神層面的變革,要從思考、價值感與意義著手,而所有創意性的思考方式,都是源至於性靈需求。
以企業的觀點來看,性靈層面就是公司的基本願景。然而作者丹娜卻認為願景不代表「我們未來五年的計劃」或「我們如何達到目標」,而是更基本的東西,她認為是公司本身自己的看法、企圖及大社會中的歸屬及定位,以及它較深遠、較激勵性質的核心價值觀與長期策略。
丹娜舉出殼牌石油公司的例子,殼牌認為自己是石油公司或是能源公司?這個答案就是殼牌公司的核心願景。這令我想到就像Nike公司的「不會製鞋的鞋公司」一樣,如果個人與公司都能保持探觸自己性靈核心的能力,就能夠保持覺醒並不斷修正自己以適應環境的變局,就不會被環境所淘汰。
- 改變典範
「典範」一詞,是近來常被人常運用的名詞,尤其是「典範轉移」更是在轉型與變革中不斷地被提起的新興名詞。然而典範代表我們所看待的世界,也有人認為典範是做事情成功的經驗。因為在我們深層無意識的想法,或價值觀的整體概念形成我們牢不可破的概念,這些概念讓我們認為理所當然,決定我們的期望,造成我們的問題及建構我們做事的方法。典範對我們影響如此之深遠,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創造我們的典範。
丹娜在這本書特別提到了大腦建構腦神經鍵的觀點,相同的觀點我也曾聽洪蘭女士(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的妻子,陽明大學教授,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提過,也就是說腦神經會不斷地接受外界環境及資訊的刺激,不斷地創造新的連接。所以我們在年輕時所形成的典範決定我們日後對事情的認知及行事模式,但面對時代的改變及環境的變遷,舊典範就會影響我們使我們無法適應變局。
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新舊典範常會造成「典範矛盾」的情形產生,誠如丹娜在書中所提出的:「我們須要典範來理解世界,卻因此受到束縳與限制」,如果我們習慣於舊有的思維來看事情,我們對於變化就很難有效的面對與適應。
以我工作的經驗來說,像以往軟體開發的流程,以傳統的結構化方式的開發方式,面對現今日趨複雜化及多變的需求,形成了開發及維護成本的增加、軟體品質的下降的軟體危機,於是解決軟體危機有物件導向開發技術,以增加軟體元件的重覆使用性或開發適應性系統,因應複雜化的需求的新典範的產生。
然而面對新舊典範轉移的過程,如果只是以舊有典範的思維來看新典範,則對於問題不會有根本上的改變,不管你用的技術及工具為何?如果沒有從根本的核心思維改變,並瞭解為何要作如此改變,終究還是無法達成有效的成果。所以,從性靈層面的核心思維去創新,不畏懼典範轉移帶來的變動與不安,即使結果可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但我們的參與將會帶來美麗的驚奇。
- 多維思考
丹娜指出人同時具有三種不同的智能,即精神智能、情緒智能及性靈智能。因應不同的智能,人的大腦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亦即連續性思考、聯想式思考及量子式思考。企業轉型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不同的思考方式:邏輯性思考強調事物的邏輯及分析能力,可將複雜的事物化簡;而聯想性思考則重視事物脈絡的整體性,強調事件彼此間的相互關係;而量子式思考則是創造性、富有見解的、直覺性的思考,挑戰既定的想法,打破習慣,改變頭腦的模式與典範。
連續性思考及聯想式思考在平常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然而當我們遭遇瓶頸時,往往需要量子式思考幫我們超越困局,帶領我們到一個全新的層次,有時候是一種置死地而後生的感覺。
這讓我想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人生「望、迷、悟」的境界一樣,從「昨日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衣衫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至「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生不同的階段,總有我們不同的體悟,每一次的循環代表我們不同層次的成長,也更讓我們瞭解原來真像的背後有「更大的脈絡」,對於人生接受無限可能及不排斥改變的態度,才是我們源源不絕創意的來源。
所以,在我們靈光一閃,量子式思考就發揮無窮的力量,然而沒有前面的「望盡天涯路」、及「衣衫漸寬終不悔」的執著,我們很難有那「驀然回首」的驚喜,所以時時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及細密的心思,是培養量子式思考正確的態度,但我認為還更需要適度的放鬆自己的身心,當人專注在某一點時是很難跳脫出想法的框框的。我們常有這種經驗:某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往往是在我們休息的時候,心靈在一種片刻寧靜的狀態當中所創造出來的。
- 組織管理
在組織管理方面,丹娜提出了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差異,所形成組織結構的差異;西方「牛頓型」組織重視個體的個別發展,而東方「網路型」組織重視整體的相互關連,但兩種組織都有依賴安定性、應變能力不佳、壓抑或排除不確定因素等問題。因此,她認為理想的組織形態是結合東西模式的「量子組織」,強調突破性思考及創造力,這種組織可以在創意中運用自如。
在講求知識經濟的今天,降低成本的生產導向,很難為企業帶來高效益了。因為你的競爭對手會作得比你更好,增加組織個體的效率是不夠的,而部門間的協調運作,增加整體效益呢?如果企業沒有認知公司本質意義、從公司核心價值及願景著手,進而讓組織全體成員從願景凝聚而達到實質凝聚,在這個環境衝擊力大及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便難以創新以達到永續發展。
所以,生存就需要不斷的改變!這讓我想到過去的經驗,總是在「分工」及「合作」之間的理念上不斷地衝撞不休,工作過程同事彼此強調的都是「標準作業程序」、「規範」、「文件」或是「關係」,但卻在溝通上花費極大的成本。個人的工作經驗往往造成嚴重的本位主義,久而久之便會流於制式的「常規」與「框架」中,難以有創意的思維,尤其當我們習慣於過去的想法與作法的時候,改變更是困難的一件事。
所以運用「量子思維」,打破既往的「常規」與「框架」,達成個人及組織的「雙環路學習」,因時制宜才能不受限,讓自我與組織在創意中運用自如。
- 深度匯談
重建組織創造性思考模式,需要靠組織每一位成員的參與。在國際化及全球化、知識經濟的盛行及組織面臨轉型以適應環境變化的趨勢下,單純以從上到下命令式及功能分組的組織結構,已無法為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率及效益,而講求組織學習及創意思考,企業必須要建立起企業的知識網絡,以重組企業的大腦。
丹娜提出了「深度匯談」(Dialogus)的概念,以成為企業思維的基礎建設。深度匯談是一種以探求取代認知、以問題取代答案、以共享取代勝負、以平等取代不平等、以尊重或崇敬取代權力、以證明觀點取代聆聽的討論方式,尤其組織可以建立起匯談團體,經過匯談可以培養成員量子思考的能力。而丹娜更進一步的認為,深度匯談的意義層面,實際上是一種對待自己、他人、知識、問題及關係的一種態度。在我們待人接物及深層思考中,用深度匯談的態度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全新看法,可以改變自己與我們眼中的世界。
我認為深度匯談這個概念很好,它可以讓我們觀察自己及讓自己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聆聽自我內心真正的聲音,同時也學習聆聽別人的各種的聲音。適度地運用深度匯談的這個工具,可以有效幫助自己學習和成長及達到組織學習。
《第三智慧》這本書帶給我許多的想法及觀念,這些觀念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及創造性。然而這些觀念,須學習並嘗試運用在自己工作及生活上,才能真正受益。對於變革而言,前提是須真正瞭解「我是誰」及「再創造」的意義為何,透過不斷地自我思索並不斸地創造自我的價值感,然後不斷重新組合及連結新的概念以創造新智慧來適應變局,這條路未並是一條坦途,但我相信會得到難以料想的驚喜。
好書推薦
書名 第三智慧-運用量子思維建立組織創造性思考模式(ReWiring the Corporate Brain-Using the New Science to Rethink How Structure and Lead Organizations)
作者 丹娜‧左哈爾(Danah Zohar) 謝綺蓉譯
出版者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1年3月
摘要大意
本書中,丹娜‧左哈爾(Danah Zohar)運用其紮實的科學背景,引述了二十一世紀的新科學如相對論、量子機械論、混沌理論、複雜理論,尤其以量力機械論為各理論的基礎,運用在企業組織管理上。
以傳統牛頓機械論為基礎的企業組織的「轉型」與「再造」,並無法因應環境的複雜化及變動快速,而是需要真實的面對變局的「深度轉型」。要作到「深度轉型」,我們必須從企業思維的模式開始作起,而「量子思維」則可以提供企業達成創造思考的有效途徑。
書中提出了企業轉型所需三種智能模式的思考與討論,即精神智能、情緒智能及性靈智能,以擁有自我組織、自我執行的能力,兼容傳統思考及新科學,培養判斷力而因時制宜,並在混亂及秩序的現實邊緣中取得平衡。
Powered by ScribeFire.
自動引用通知: 同人的生活派對 » 對量子管理爭議的看法
自動引用通知: 狡兔死必然走狗烹? « 同人的生活派對
Is that really all there is to it because that’d be flnaebrgastibg.